“十二五”期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取得十项成果
近日,“十二五”期间全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总结表彰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在本次表彰会上,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院、机械与电力工程学院荣获“十二五”期间全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教务处老师路树萍、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娜日苏老师荣获“十二五”期间全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十二五”期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培育特色、服务地区”的原则,明确了质量工程建设目标与内容,在品牌(骨干、特色)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等方面作了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品牌(骨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践基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教学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十二五”期间,学院投入1950万元实施三年一轮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如今是第二轮的建设收尾期。
“十二五”期间,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医疗卫生、机电一体化、材料与能源、畜牧业、地域民族特色教育等与锡林郭勒盟主导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
“十二五”期间,学院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了与本地区产业和社会事业关联度高的14大类专业体系,39个高职类专业,其中教育部、财政部立项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示范校的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院级品牌(骨干)专业9个。
“十二五”期间,学院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2门,院级精品课程28门、网络资源课程12门、重点建设70余门核心课程。
“十二五”期间,学院主编出版了4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参编了53部国家级其他类别的教材、14部省部级教材、137部自编教材,其中蒙文教材47部。
“十二五”期间,学院重点建设了15个校内实践基地(其中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73985.36平方米,设备总数为14244台套,其中大型设备201台套,设备总值达近3亿元;与122家企业和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盟内13个旗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合作共赢。
“十二五”期间,学院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先后引进5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为学院的外聘专家,拥有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教坛新秀5人,院级教学名师20人、教坛新秀10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教学团队5个,院级教学团队9个,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十二五”期间,学院每年投入200万,实施德育工程。引进行业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校精神。
“十二五”期间,学院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15.2万余人次,技能培训鉴定4万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质和机构也由2012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12个,培训鉴定职业工种由2012年的61个增加到目前的107个,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处被确定为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优秀鉴定所。为养殖户、农牧民提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技术等服务5000余人次。
“十二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2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53项,院级科研课题173项。公开发表论文935篇,其中核心期刊71篇。
(院宣)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