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北疆风景更加亮丽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回答记者提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袁永红 摄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并向境内外记者开放。王君、巴特尔等代表现场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展示了内蒙古“十二五”发展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信心,展现了我区代表开放自信、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记者: 内蒙古这几年的发展格外受外界关注,2015年发展成绩可圈可点,“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请问内蒙古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
王君代表: “十二五”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总量达到1.8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15万美元,居全国第六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接近2000亿元。二是产业发展层次上了一个大台阶,煤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11%,高新技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服务业比重达到40%,“五大基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三是发展保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公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民航机场达到24个,居全国前列;电力装机达到1亿千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21%,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四是城乡发展面貌上了一个大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84.4%的行政嘎查村实现了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等“十个全覆盖”,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五是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呼包鄂等优势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东部盟市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老少边穷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显著提升。六是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1%和13.3%,分别超过3万元和1万元,5年减少贫困人口19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5年是很不平凡、很不容易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多数省份,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五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稳步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的工作,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定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凝聚形成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强大合力。这些既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所在,也是未来发展必须坚持和遵循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