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中国二连浩特“淘金”的蒙古国女子
1992年成为开放城市以来,中国二连浩特随处可见南下“淘金”的蒙古国民众身影。据官方统计,目前在二连浩特长期从商的蒙古国民众约有500多名。初冬季节,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三位女“淘金者”。
卖中国货的蒙古国女商人
42岁的乌云格日勒在当地的“温州国际商贸城”开店,她所经营的服装店并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让人意外的是,这家服装店里并没有太多蒙古族元素,货品大多来自中国南方省份,旨在“适合当地人群消费”。
对乌云格日勒而言,经营该店并不是最重要的,她南下“淘金”的真正目的是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
两年前,她的两个孩子已从二连浩特一家国际学校毕业,并顺利进入浙江一所大学,这是乌云格日勒最为骄傲的事情之一;另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是,经过多年打拼,她在二连浩特买了房子。
对于当地商人“热谈”的“互联网营销”、“电商”等话题。乌云格日勒表示,等孩子毕业了,她们会将这些课补上。
会不会在这里定居?这位腼腆的蒙古国妇女表示,还没有想好。
中蒙合伙人姐妹
39岁的蒙古国公民策仁道力格尔三年前“加盟”这座城市,她的合作伙伴是来自中国内蒙古的萨日娜(蒙古族),比她大10岁。
两位合伙人的相识颇为“传奇”。策仁道力格尔是萨日娜的“租客”,在彼此的交往中,两人发现一些中国民众很喜欢蒙古国商品,于是,策仁道力格尔与萨日娜商量合伙做生意。随后,她们从蒙古国进货,在萨日娜家中开张营业。
小打小闹一番后,生意越做越大,最终两人决定将“生意场”搬到温州国际商贸城内。现在她们经营的商货已有马头琴、蒙古国糖果、服饰等上百个品种。
在彼此的合作中,两人至今还没有红过脸,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姐萨日娜说了算。
80后蒙古国女孩的翻译梦
26岁的萨仁图雅,来到二连浩特还不到三年,在南下淘金的这条路上,她选择了“语言”——将来想成立一家“翻译公司”。
这位出生于蒙古国库布斯勒省的姑娘,为了锻炼自己,曾在二连浩特的饭店做过服务员。为了学好汉语,她亦在二连浩特的国际学校深造。
2015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浏览二连浩特市的中蒙跨境电商平台——“城市商店”网站时,发现其中的蒙文和汉文多有瑕疵。于是她打电话给“城市商店”,毛遂自荐做翻译。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她坦言,在“城市商店”做翻译的这段日子里,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翻译公司”梦,她在业余时间不断武装自我,下班后必看中央一套等汉语电视频道,浸染于汉语氛围。她说,主播们的普通话最标准,是学习的楷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