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博士元成攻克了蒙古族藏文诗学难题
元成博士
额尔敦白音博导
6月7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元成的学位论文《翻译与研究》以5A票优秀通过。至此,元成已成为我国蒙古学界精通蒙藏两种语言的第一位“80后”博士。
“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额尔敦白音教授介绍,蒙古族高僧的藏文创作从13世纪上中叶开始,历经元、明、清三代,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这些涉及到哲学、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医学、历算、天文等卷帙浩繁的藏文典籍,是蒙藏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要想在蒙古学研究上有新的突破,这些文献资料是一个宝库。元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一部难度极大,价值很高的学术著作,蒙古族藏文诗学研究的新突破,解决了一个学术难题,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
大库仑寺堪布·热绛巴·阿旺土登是19世纪以藏文著书立说的高僧当中最著名的佛学家、诗学家和传记文学家。他的著作涉及佛学、哲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多种学科,留下泱泱2卷著作,共计100余万字,其著作是蒙古学界和藏学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阿旺土登所著《诗镜论备忘录》(库伦木刻版经文,376页,约20万字)系一部采用诗学概念诠释、举例诗歌解析以及引经据典等模式对印度古典诗学名著《诗镜》原著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诗学巨著,其内容完整、结构分明、观点新颖,在历代蒙古族高僧研究《诗镜》的论著中极具有代表性。该著作以19世纪古藏文书写,这些散文形式的文字涉及诗学、语言学、佛学等诸多学科。由于其内容广泛,语言晦涩,中外学者未开展过系统地研究。
元成的博士论文,对阿旺土登的《诗镜论备忘录》进行文本翻译、术语注释、诗学批评等“三位一体”的研究,填补了蒙古文论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原著的蒙译是个开创性的翻译成果,其翻译难度大,因此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元成熟练掌握古藏文,翻译过程中以“表情达意、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为宗旨,秉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开宗明义”等原则,力求对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等进行准确表述,同时还原作品的历史文化系统,对经文、典故、神佛、人物、事件、辞藻做了300多条注释。元成在国内外《诗镜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翻译文本的诗学渊源、诗学文本和诗学思想进行整体性的理论阐释。论文结语中提出了理论上的总结:该诗学论著围绕印度《诗镜》原文释义,借鉴藏族《诗镜》注疏,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加以归纳、演绎、分析、总结、比较,从而提出该著作形成了以生命、形体、庄严为核心范畴的诗学观和以理论诗学、文化诗学和比较诗学为基本特征的诗学思想。
答辩委员会专家认为,该论文会对蒙古族藏文诗论的挖掘与研究,乃至整个蒙古学研究领域的深入与拓展以及蒙藏文学的比较研究、印藏蒙文化关系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元成,蒙古族,1983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讲师。2012年考取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长江学者”额尔敦白音教授。读博期间,他用长达一年的时间赴青海师范大学藏语系,专修藏语言文学专业及佛学理论,系统掌握了论文所需的相关知识,为精通蒙藏两种语言打下了基础。(包萨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