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牧民实实在在受益——内蒙古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纪实

24.05.2016  10:12

  这是普惠式扶贫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机制改革在全国的破题之作。

  这是全区35.1万户农牧民、122户扶贫龙头企业受益于同一种扶贫贷款的扶贫壮举。

  这就是在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家喻户晓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它因贷款力度大、贷款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效显著,被各方誉为金融精准扶贫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转变的成功尝试。

   从顶层设计,

    解决贫困地区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时间回放到2013年11月,一项创新性扶贫工程隆重启动。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为全面推进全区扶贫攻坚工程,自治区推出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程的核心是以“政府增信”为杠杆,引入市场机制,放大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主要支持我区57个贫困旗县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扶贫互助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农行内蒙古分行成为自治区政府选定的首家合作商业银行,拟每年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以上,5年累计投放300亿元。

  好工程实施中也会遇到“坎儿”。面对长期困扰农牧民的贷款贵、无抵押的事实,要让“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落到实处,就必须破解这一难题。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行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顶层设计师们面对难题,拿出3条精准措施。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自治区政府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为57个贫困旗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5亿元,5年共计23.75亿元,专户存入合作银行,用于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风险补偿。

  ——创新贷款模式。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研发了“富农贷”“强农贷”两款专项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富裕户带贫困户、“N+2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等10余种贷款模式,并引入“动物资产抵押”、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农村牧区土地(草场)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有效解决无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降低贷款利息。“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双管齐下,降低贷款成本。一方面,政府采取财政贴息措施,“富农贷”的年贴息率是5%,“强农贷”的年贴息率是3%。2015年,为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该工程新发放贷款的贴息对象由原来的全部贷款者调整为:57个贫困旗县2014年建档立卡的国家和自治区扶贫标准下的贫困户和国家、自治区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覆盖三分之一以上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农行内蒙古分行让利于民,保持该工程的贷款利率始终明显低于农牧区同业小额贷款平均利率。2016年,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农行内蒙古分行进一步降低年利率到5%,与财政贴息的利率保持一致,贫困户不再承担贷款利息。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既有效防范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又降低了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放大了资金量,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农牧民想致富、能致富,但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韩建刚说。

  科学运营,精准惠民,给“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快速推进增添强劲动力。截至4月底,农行内蒙古分行已累计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190亿元,占全区各家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投放的92%,占全区近两年社会化扶贫资金总量的60%以上,实现了我区金融扶贫史上的新突破。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该工程运行两年多来贷款没有出现不良。”农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梁毅自豪地说。

   给产业“输血”,

    激活脱贫致富的内生新动力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重点花在哪儿? 《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做出准确定位,给产业“输血”——“重点扶持乳、肉、绒、薯、菜、粮油、饲草、瓜果、药材、旅游及民族用品等10大扶贫产业以及能够安置大量贫困农牧民就业的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

  “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拨掉穷根。这也是我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涵。”对于这一定位,韩建刚看到了其深远影响。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运行两年多已取得的成绩,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定位的科学性。

  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农行太仆寺旗支行依托格瑞得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资源,探索完善“政府+银行+公司+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服务模式,一方面向该公司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强农贷”800万元,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富农贷”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发动周边农户参与马铃薯种植。截至目前,格瑞得公司已发展长期合作的上游种薯农户1000余户,农行太仆寺旗支行对这些产业链上的农户发放近5000万元贷款。

  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大力支持下,格瑞得公司2015年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0.8万亩,带动了当地近3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近1100多人脱贫,80多户实现小康生活。

  “用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我买了22只羊。通过养羊,去年我家的收入翻番,大大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让家里人早日过上好日子。”杭锦后旗双庙镇五丰村村民亢平高兴地说。

  “去年我贷了5万元买了5头牛,现在已经生下4头小牛犊。等小牛养到八九个月就能卖了,一头咋也得卖七八千元吧。我今年还想建个牛舍,以后就靠养牛致富。”太卜寺旗宝昌镇边墙村村民张军也是满脸喜气。

  虽然远隔数百公里,因为有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亢平和张军有着同样的致富精气神。目前,我区有30多万人在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支持下,从行动到精神,都充满了要过上好日子、能过上好日子的十足劲头。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将‘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扶贫,有效地帮助农牧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一个让农牧民实实在在受益的扶贫工程。”梁毅说。

  “2016年是自治区扶贫攻坚关键的一年。通过调研,在现有的80.3万贫困人口中,需要产业脱贫的有46.8万人,占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大体测算,通过产业扶贫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人均需投入3—5万元以上,如此大的投入靠政府短时间无偿投入困难很大,这就需要金融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有效解决这部分贫困人群的脱贫问题。”对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的韩建刚,还有着更多的期冀。

   举全体之力,

    帮助农牧民彻底摘掉穷帽子

  看着自己有1000多只羊的庞大羊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嘎查牧民包日格总是连呼庆幸:“幸亏有农业银行发放的金融扶贫富民贷款,要不然这些羊去年冬天就得饿死一大半。”

  去年冬天,四子王旗牧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灾,道路不通,牧民家中牲畜的草料没能及时储备,牲畜又卖不出去,没钱买饲草料成为当地农牧民普遍面临的难题,包日格家也不例外。当包日格愁得寝食难安时,“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让他从困境中逆转。

  “农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我们办理贷款手续,真的是雪中送炭,嘎查80多户都贷到了款。说真心话,是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没让我变回贫困户。”包日格激动地说。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有效防范了贫困地区群众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讲,牧业生产由减产到恢复正常生产需要3—5年的时间。所以有力的资金支持能有效保持农牧民不会返贫。”韩建刚说。

  “农行内蒙古分行作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在全区范围开展合作的商业银行,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工程自启动以来,我们举全行之力,把推动这项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攻坚、扎实推进,努力让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早日脱贫。”梁毅说。

  据介绍,为了提升基层行和客户经理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工作推进效率,农行内蒙古分行加大资源投入,先后增配了工资、费用、车辆等资源价值2亿元以上,向县域新分配大学生177人,新增配车辆97台,并在信贷规模上举全行之力进行保障。

  “为大力支持去年冬天四子王旗牧区的农牧民抗灾保畜、接羔保育,我们行的所有工作人员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4个月的时间里,不分节假日、礼拜天,加班加点为牧民发放贷款。去年大年三十,办贷款的牧民仍然排着长队。那天,我们很晚才下班。”农行四子王旗支行客户经理田吉庆回想起当时热火朝天的工作情景感慨不已。

  “服务三农是全行的基础战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不移。秉承这一宗旨和信念,在过去的两年,农行内蒙古分行推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成效显著。2016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将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超过100亿元,为打赢自治区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回眸过去,梁毅欣慰无比,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满。(记者王连英)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4日) 01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