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召开农区“十个全覆盖” 工程现场观摩会

16.07.2015  17:21

  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农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说起变化非常兴奋、激动,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图为千里山镇居民向市委书记侯凤岐等细说家乡的变化。(石历增摄)

  7月15日,乌海市召开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看项目、座谈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农区“十个全覆盖”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切实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完成好。

  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市长艾丽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龚明珠等出席观摩会。

  侯凤岐、艾丽华率观摩团先后深入海南区黄河村、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公司、渡口村、万亩滩村,海勃湾区蒙根花休闲农庄、新丰村新区、王元地村、新地村、巴音乌素村和中河源社区等地进行实地参观。

  新农区建设成果令人欣喜,“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区居民充分受益。自治区作出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的决策部署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推进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处处亮点,一个个惊喜,都给参加观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南区坚持规划先行、建管结合,将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凸显农区一村一特色美景,形成一村一产业、村企联合发展模式。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以葡萄种植为主的黄河村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建成偏重于葡萄文化展示的文化活动广场和有机绿色农产品集贸市场,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赛汗乌素村完成房屋改造118户,新建60户,新建占地3100平方米的集会议、休闲、健身、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广场,新建面积126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同时,海南区将赛汗乌素村与村内龙头企业阳光田宇公司统筹规划,发展葡萄种植、加工一体化企业,打造葡萄酒特色小镇,带动当地居民550多人就业,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实现了农区居民的转产增收。在海勃湾区各行政村,大家看展板、听汇报、参观已建成的居民住宅,相互交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经验,共话新农区发展未来。海勃湾区新丰村集中迁建项目拟新建安置住房500套,一期工程已完成308套,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44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及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类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确保农区学前教育有保障、休闲娱乐有场地、医疗购物在门口。

  王元地村依托汉代古城遗址,打造汉唐建筑风格新村,实施了危房改造、街巷硬化、村容村貌等项目,村庄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村民尽情享受着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新地村利用临近黄河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黄河旅游文化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产业增收基础。

  现场观摩后,召开了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座谈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侯凤岐强调,“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和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城乡统筹发展工程。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推进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应该说,经过全市上下一年多的真抓实干,农区面貌和农区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个全覆盖”工程质量、进度、档次都处于较高水平,成效显著,值得充分肯定。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依然是我市农业农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各部门要继续深化做好农区“十个全覆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六城联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像抓工业重点项目、抓棚户区搬迁改造那样去抓好这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全面改善我市农区发展面貌。

  侯凤岐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十项工作作为推进农区农业发展的纲要,认真对照任务清单,找准差距与不足,紧紧盯住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抓紧推进工程整体进度,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要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结合各区实际,在巩固完善提高“十个全覆盖”工程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分层次分步骤分年度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沿线沿路环境综合整治、安全饮水等各项工作提质提标,真正把农区建设成为“美丽家园”。要在加快壮大配套产业,提高农区居民收入上下功夫。要强化产业支撑,加大产业培育、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沿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葡萄种植、观光旅游、休闲采摘、葡萄酒庄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互利共赢利益链条,加快推动我市成为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生动活泼、宜人宜居的新兴城市。要在改善农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加强农区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工程内涵,努力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书法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新农区建设中,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确保工程作用充分发挥,农区群众真正受益。

  要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转变“重建设轻管理、轻运行”观念,要确保资金投入,宁可少建设一个项目,也要把已建成项目运营好、管理好,针对街巷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抓紧研究制定运行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探索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确保这些工程不仅建得起,还能用得住、用得久,成为长久的惠民工程,不断推动新农区建设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同时要把新农区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与城区、独立工矿区、城乡结合部和沿线沿路环境综合整治衔接起来,切实加大农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农区生态绿化建设,加大村庄绿化、街巷道路两侧彩化力度,彻底改善农区生产生活环境。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出席观摩会。各区、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市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新闻媒体参加观摩会。(记者永强)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