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名家长和孩子走进博物馆重温革命岁月
原标题:70多名家长和孩子走进博物馆重温革命岁月
内蒙古老年骑协的队员们认真观看展览
武馆长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
父子俩体验传统农耕用具
9月12日上午,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的上空冉冉升起。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内蒙古革命斗争史画卷,一段段蒙古族青年流血牺牲的革命故事,在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馆长武文斌老先生的讲解下生动再现。本报《带我去玩儿吧》活动的70多名家长和孩子在这里重温一段段炮火纷飞的岁月,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一次特殊的升国旗仪式
耀眼的太阳照在台阁牧镇上。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院内,70多名家长和孩子驻足。旗杆下,4名少先队员升旗手着装整齐,表情严肃。他们一起等待着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
嘹亮的国歌声响起,国旗冉冉上升,大家齐唱国歌,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少先队队礼。这些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3岁。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升国旗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孩子和家长来说,也是第一次。
“爸爸,为什么要升国旗?爸爸,我也学会了敬礼……”队伍中,3岁的苗斯好是第一次参加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看着每一个人表情严肃,有小朋友行礼,懵懂的苗斯好一连串问了爸爸好几个问题。一旁的爸爸做出一个小声的手势,示意她安静,她立刻安静下来,学着旁边的少先队员,勾着小手举过眉头,来了一个不标准的少先队礼。
升旗仪式结束了,她的小手还在举着,一脸的严肃。爸爸笑着回答了她那一连串的问题后,对记者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国歌》和《歌唱祖国》几首歌,前几天大阅兵,孩子就对五星红旗、抗日、部队、国家这类词语和问题很感兴趣,不停地问。这一次孩子切身体验了升国旗仪式,感受和触动对孩子来说肯定非常大。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很好。”
老馆长充当讲解员
“土默特革命史可以说是我们内蒙古革命斗争史的源头……”尽管,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馆长武文斌老先生已经年逾古稀,但是看到这么多孩子期待的眼神,老先生没有让讲解员讲解,而是自己亲自上阵。整整1个多小时,老先生一直饱含热情地为孩子们做生动的讲解。
乌兰夫、奎璧、百灵庙暴动……听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故事,一个个历史事件,孩子们说,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这些革命斗争故事。
“以前,对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少。前几天看了大阅兵,感觉很震撼,今天听了武爷爷给我们讲的内蒙古的革命故事,真正感受到,咱们的幸福生活是用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地爱自己的国家。”作为参加本次活动年纪最大的孩子,索翼飞的感触很深。
传统农耕用具吸引人
土炕、木质压面机、铡草刀、斗、毡鞋、油灯、烙铁……在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的民俗展厅里,一大批“退休”多年的传统农耕生活用具,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关注。这些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广泛应用的农耕用具,如今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孩子们见到每一件用具都特别新奇,而家长们见到这些物品时,都倍感亲切,他们纷纷向孩子们讲起这些农耕生活用具的用途。
一个有轮子的“大车”让孩子们格外喜欢。家长宋义告诉孩子们说,这个叫扇车,是去谷物糠皮的器具,由风箱、曲柄摇、车斗、漏粮斗、出风口等部件组成,农民伯伯们把小米、小麦等谷物放到漏斗内,谷物会穿过风道,经过扇车的吹扫,饱满的谷粒会落入出粮口,而糠皮之类的杂物就会沿风道随风一起飘出风口。
今年10岁的柴正对传统农耕用具非常感兴趣,这些用具他几乎一件也不认识,爸爸柴德玉正一件一件讲给他听。他们来到铡草刀前,柴正拿起铡草刀,感叹:“这刀好重呀!”柴德玉告诉儿子:“这个是铡草刀,爸爸小时候就用过,过去用来给牲畜切草,特别费力,还容易切到手,现在科技发达了,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不再用铡草刀,而是添置了打草机。”
意外看到父亲的资料
此次活动吸引了内蒙古日报社、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他们纷纷来到活动现场,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内蒙古老年骑行协会的18名老年人骑着自行车慕名而来,还有一些历史展览爱好者通过和记者联系也来到了现场。
“快看,这位是我的父亲。”参观时,老年人章晓平的一句话,突然吸引了众人注意。原来墙上的展板上张贴了章晓平父亲的照片资料,还对其事迹进行了介绍。章晓平说,他没想到内蒙古土默特博物馆收藏了他父亲的资料,还有父亲年轻时的一张珍贵的照片。
墙上张贴的展板这样介绍章晓平的父亲章叶频:绥远反帝大同盟被破坏后,武达平、章叶频等第一批共产党员及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发动进步思想文化运动,组织“塞原社”等进步文化社团,以诗歌为武器,通过文学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发动民众,并成立“绥远文艺界抗敌协会”,主持抗战文艺的出版工作。
许多人都夸章晓平的父亲了不起,请他再详细讲讲他父亲的故事。于是,章晓平现场当起了讲解员。他说,父亲章叶频出生在托克托县,初中毕业后,便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工作,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坚持写作,还编辑报纸、刊物。抗战时期,父亲一直坚持宣传抗日救国,并被选派到晋察冀边去做抗日宣传。抗战结束后,父亲回到呼和浩特,依然从事文字工作。2003年,父亲章叶频去世,享年86岁。
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纪念的。”讲解结束了,武文斌老先生累了,在竹椅上休息。可聊起当天的活动,老先生依旧热情不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让我深受感动,他提到‘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习主席的这段话就是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对我们中国的革命史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增强爱国爱党爱民族的意识。”武老先生说。(记者 郝少英 刘惠)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