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365】70后女老板玩转互联网+

18.06.2015  12:42

  谁说玩转互联网的都是80后、90后的潮男潮女们?在正蓝旗,70后女老板孙喜侠就借助互联网闯出了一片精彩的天地。

  填发货单、打包产品、核实订单……见到孙喜侠时,她正忙得不亦乐乎。“我这小店开张还不到半个月,就接到了60笔订单。”在不到40平方米的小铺里,蒙古包造型的奶食品、传统风味的牛肉干等当地特色食品挤满货架。穿过货架进入里屋,门框边“上都在线”4个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家特色产品旗舰店已经开启了当下时髦的“互联网+特产”模式。

  今年39岁的孙喜侠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2006年注册成立了上都在线门户网站。起初,网站主要用于免费为全旗各苏木乡镇发布服务信息,与全国各大网站进行热点链接。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孙喜侠开始为中小微企业建设网站并进行技术培训。在同这些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当地人对互联网的认识还比较滞后,企业的产品推广尤为困难。

  于是,她牵头成立了正蓝旗电脑网络行业商会,带动更多人认识互联网。“互联网是面向世界的平台,我想让我们蓝旗的传统特色食品走出去!”很快,这些企业都陆续在网上接到订单,其中,一家蒙古包制作厂接到了一笔30万元的订单。

  2014年,一波又一波微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孙喜侠也开始创建微店销售民族特色食品。“一开始没想着要挣钱,连卖带送,很快就火起来了。”说起这个,她坦言,只是希望这些特色食品能够更好地走出去。之后,孙喜侠又帮助60家企业建立了手机微信公众号,方便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

  “微店的经营门槛比较低,很适合妇女创业。”刚退休的李大妈最近开了一家微店,从注册到如何操作都是孙喜侠手把手教的。看到李大妈眯着眼睛操作手机的样子,孙喜侠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

  把当地的土特产推广出去后,孙喜侠又开始琢磨如何把海外的产品引进来。不久,她就发现很多海外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代理。于是,这个特色产品旗舰店里又多了红酒、果干等各种洋货。“很多牧民没见过这些东西,所以卖得不错。”孙喜侠的二姐孙喜华说。

  “原来我们只属于供货商,零售也仅限于正蓝旗,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就可以既做供货商又做零售商。”孙喜侠对“互联网+”模式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她看来,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而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模式是对市场、用户、产品及企业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记者施佳丽赵丹)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