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学会向乌市授予“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牌匾
中国气象学会向乌兰察布市授予“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牌匾─── 宇如聪 乌兰 王学丰等出席授匾仪式
盛夏的乌兰察布,绿草如茵,繁花似锦。7月24日,“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授匾仪式在被誉为“空中花园”的辉腾锡勒草原举行,中国气象学会向我市正式授予“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之匾。近40家国内各大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宇如聪;内蒙古气象局局长乌兰,内蒙古旅游局副巡视员郑家宁;市委书记王学丰,市委副书记斯琴毕力格,副市长张翔,以及来自区内外气象界和旅游业界的70多名专家代表出席授匾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云淮主持授匾仪式。
王学丰在致辞中说,乌兰察布荣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这是乌兰察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是乌兰察布自然进化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乌兰察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型城市迈出了重大一步。这首先感谢全市280多万各族人民。在过去的岁月里,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全力打造“山水绿”三篇文章,打胜生态治理攻坚战,相继建成自治区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甩掉了生态恶化的帽子,山川披绿,大地增辉,气候宜人。这是赢得“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要感谢历届乌兰察布党委、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面对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盟”、“生态立市”不动摇,从在全国率先自费开展声势浩大的“进退还”战略,到全面推进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再到草原禁牧休牧、农区全面禁牧,生态保护建设的脚步一直未曾停顿,为我们改善生态、改变气候奠定了基础。
王学丰表示,当前,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做好打造蒙晋冀长城金三角、融入京津冀、对接俄蒙欧“三篇文章”的发展新思路,作出了开展“五城联创”行动的新部署。“中国避暑之都”将成为推进两大主战略深入实施的助推器,扩大乌兰察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名片,为乌兰察布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新活力。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的指示精神,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城市建设、景点和景区建设、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增加新的内涵,使这张名片更加亮丽、更有吸引力、更具经济力。
乌兰在致辞中代表自治区气象局对我市荣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表示祝贺。乌兰说,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今年6月30日,自治区巴特尔主席签发了第214号主席令,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并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的颁布实施从政策层面对我区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乌兰表示,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立足自身优势,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这里气候宜人,干湿适中,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消夏避暑,为乌兰察布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避暑旅游胜地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希望乌兰察布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给予保障。
郑家宁在致辞中说,乌兰察布是内蒙古重要的旅游资源地区,避暑气候资源尤为独特。进入新常态中,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以申报“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为契机,适时推动了避暑旅游产业的升级,扩大了乌兰察布的宣传力度。希望乌兰察布市立足避暑资源优势,以避暑养生的理念去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产业空间,挖掘旅游产业内涵,提升旅游产业业态,做精做深乌兰察布市独特的旅游项目和线路品牌,在区域旅游合作、产业转型升级中为全区作出示范,真正发挥桥头堡和通道作用。
授匾仪式上,宇如聪向我市颁发“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牌匾,斯琴毕力格代表我市接匾。授匾仪式后,国家、自治区气象、旅游方面的专家就气象与草原避暑旅游作了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