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内蒙古两会上的文化“好声音”
原标题:听听两会上的文化“好声音”
全区两会刚刚闭幕,在代表委员们众多的声音里,我们重点摘录一些文化“好声音”;在代表委员们提出的众多良谋良策中,我们重点挑选了一些关乎文化长远发展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对自治区建设文化繁荣风景线有所助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感染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代表委员纷纷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王欣委员说,要更加注重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针对我区农村牧区存在的客观问题,通辽市政协副主席包庆贺提出,“全面提升广大农牧民的文明素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牧区思想道德体系。”
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副院长李强说,第十一届草原文化节上演出的二人台剧《北梁》,就是用发生在包头北梁的真实故事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很受群众喜欢。近年来,剧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每一部作品中,用生动的故事去打动人、感染人,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
政协委员李小林认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把握大方向,弘扬主流价值观,更加注重社会效应,注意传承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发展民族艺术文化的精品意识,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保留好城市文化的标志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和阵地,更是涉及人民群众文化民生的重中之重。
赵艳秋代表说,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责任,还要加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谋划满足基层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惠民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对精品创作演出的扶持引导,以‘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为抓手,推进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图娅委员说,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采风,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出精品,受群众喜爱。
针对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苏日娜委员建议,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首先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不能缺少社会责任意识,要保留城市文化标志,不能让新风景线去破坏历史风景线。
宝音图代表说,建议完善元上都遗址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级别,尽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文物征集方面存在的资金缺口。针对元上都遗址保护,塔拉委员则建议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内蒙古文物展览工作的水平。
近年来,我区民间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独贵龙、文化大院等搞得有声有色。赵艳秋代表还建议,设立政府文化发展促进基金,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帮助优秀的民间作品脱颖而出,扶持鼓励民间团体繁荣发展。
文化旅游要走“体验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针对“特色”二字,代表委员们“好声音”不断。
汪哲乐代表说,建议深入挖掘蒙古族文化内涵和价值,推进草原民俗文化等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旅游文化。
云霖琼代表结合地区文化发展实际建议,自治区要充分认识老牛湾南部大峡谷、长城文化的独特性,从自治区层面对黄河峡谷的旅游资源统筹谋划,与山西省共同打造国家公园,争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陈大进代表说,建议重视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企业,打特色牌,不断扩大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实现内蒙古“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跨越。
政协委员李建平和吴达来建议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民族礼仪、饮食文化,增加民族文化内涵,让游客不仅能够饱览草原风光,更能留下来体验民族文化风情。
更多的知名品牌要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和内蒙古故事。”
李岳清委员说,我区草原、沙漠、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塑造品牌领域宽广,要把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少数民族文化、边疆边境地区等独特的人文和地缘优势结合,让更多的知名品牌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他举例说,比如电视剧《河口与托县》、电影《狼图腾》的拍摄宣传,对推动内蒙古对外文化品牌建设就产生了很好的效应。
包立群委员认为,要完善旅游开放合作机制,深化与国际旅游组织和知名旅游机构的合作,完善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机制,打造跨国自驾旅游新项目,加强与东盟等旅游机构在旅游会展、市场营销、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让我区的旅游吸引更多国外游客。
从事考古工作的陈永志委员说,草原丝绸之路上遍布着草原文化遗存,比如元上都遗址、黑城遗址等,要通过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发掘和研究,更好地体现草原文化,并加强对草原文化的宣传,对外提升草原文化的影响力。
郭军代表说,我区的“三少”民族拥有风格独特的文化魅力,要让这些文化更具吸引力,打造一批大型“三少”民族精品剧目,同时为文艺作品创作演出和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很重要,要让民族特色文艺作品真正走出去。(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