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吸毒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最小强戒人员18岁

22.12.2014  17:14

  原标题:我区吸毒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最小强戒人员18岁

  12月18日,记者跟随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民警来到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就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收治强戒人员的情况及措施进行了采访。

   【讲述】

  吸毒毁了前程

  “我来这里已经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每次想起当初都非常后悔。”12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学员卢某某对记者说。

  1991年出生的卢某某已是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2007年,上高二的卢某某由于讨厌学习,辍学在家,父母也因为她辍学经常打骂她。父母的行为激怒了卢某某,她便离家出走,住到一个女朋友家。女朋友家总是聚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他们中就有人吸食毒品。卢某某第一次接触冰毒也是在这个时候。后来,无所事事的她跟随这些人经常出入KTV等娱乐场所,吸食毒品的种类也多了,从冰毒到K粉、摇头丸等。

  2009年,卢某某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并与之交往,此后也不再接触毒品。同年11月,她和男朋友同居,后来她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孩。2012年3月,由于两人吵架,卢某某又离家出走,再次找到原来吸食毒品的朋友,重新走上了吸食毒品的老路,并且对毒品越来越依赖。为了获取更多的毒资供自己吸毒,卢某某开始以贩养吸。截至2013年,卢某某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了4次,并在被抓的最后一次,被送到内蒙古自治区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了女儿,为了对我不离不弃的男朋友,我一直好好改造,还有一个多月我就可以出去了。想到出去后就能开始新的生活,我真的是非常期待。”卢某某的目光里满是期待。

  同样因为交友不慎,巴彦淖尔市的许某某也自毁前程。今年30岁的许某某,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从小因为学习好,性情乖巧,一直以来她都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2004年,19岁的许某某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就读酒店管理专业。2007大学毕业后,许某某在北京一家大型酒店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两年多的社会实践,让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正在此时,许某某在北京的男朋友被单位派到鄂尔多斯一家分公司工作,许某某放弃了在北京的发展,也随男友回到内蒙古,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应聘到一家大型酒店工作,这一年她24岁。当时,多年不见的一些朋友知道她回来了,经常到她所工作的酒店找她玩耍,这些人中就有染上毒品的人。年轻、好奇、虚荣,使得许某某不想在朋友面前失了面子,她也开始吸食毒品,之后就陷入了毒品的深渊。工作丢了;母亲被气得卧病在床;宠爱她的奶奶离开时,她也没能送最后一程……2013年1月份,许某某被送进内蒙古自治区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许某某的母亲为了女儿将家搬到了呼和浩特市。许某某说:“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不辜负妈妈的良苦用心。”

   【现状】

  吸毒人员背景多样化

  “全区有12个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现有在册强戒人员4790人。从2012年至2014年,我们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排查管控吸毒人员净土行动,扫毒害、保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全国百城禁毒会战。3年来,自治区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会同公安机关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区的近1500名强戒人员分8批次分别送至东部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及兴安盟境内的图牧吉戒毒所执行异地强制隔离戒毒。这3年收治的强戒人数与以往相比增长了70%,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有效打击了吸贩毒人员的嚣张气焰。”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局长段和平向记者介绍道。

  “从我们收戒的吸毒人员看,他们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吸毒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在强戒所里最小的吸毒人员只有18岁,他们主要以吸食冰毒为主,而且这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幻觉,极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因此,就要对他们加强心理治疗,提高戒治质量。二是吸毒人员背景变得复杂化。以前吸毒人员主要以一些有钱人、社会闲散人员为主,现在吸毒人群中还有公务员、大学生、农牧民。由于吸毒人员背景的复杂化,无形中给社会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三是以前一些利用自身疾病以贩养吸的病残人员自恃有病这一身体特点,公然对抗公安机关的打击。今年,全区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加大对病残强戒人员的收治力度,降低收治门槛,对不危及生命、生活能够自理的病残吸毒人员,以及前期已在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3个月强制隔离戒毒的病残人员,做到依法应收尽收。在我们收治的强戒人员中,患肝炎、肺结核、艾滋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数比例高达35%。其中,患严重疾病的人占收治人数的10.2%。四是对那些为了抵制强戒自我伤害的吸毒人员,我们专门和当地的社会医疗部门建立了绿色通道。如果有吸毒人员吞食异物、自我伤害,我们会将他们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然后再送回强戒所进行身体恢复,不再像以前那样,将自我伤害的吸毒人员送回社会,让其家人进行看护治疗。这样一来,那些想通过自我伤害达到回归社会目的的吸毒人员也就放弃了这种念头,安心在强戒所里戒毒了。”段和平向记者详细剖析了新情况下的吸毒人员的特点和强戒机关因地制宜的一些办法。

   【举措】

  首创“三期六级”戒毒模式

  今年初,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在总结巴彦淖尔五原、乌海等地戒毒经验,借鉴上海、湖南等外省市的戒毒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三期六级戒毒模式实施细则》,并在全区12个强制隔离戒毒所推行。

  “三期六级”科学戒毒模式是根据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戒治需要,将戒毒人员所内戒毒过程划分为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回归适应3个关键期。并根据各期戒毒人员的身心变化、戒治表现和流转考核等情况,将戒毒人员的管理设定为6个级别,分别实施特殊管护、常态管理和自我管理3种管理方式。

   【目标】

  2017年我区具备1.8万人收戒能力

  段和平说:“面对收治人员数量急剧增加、病残人员不断增多的新情况,新建鄂尔多斯戒毒所、病残戒毒康复所,扩建的包头戒毒所、乌海戒毒所、乌兰察布戒毒所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截至2017年,全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收治能力要达到1.8万人的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针对收治戒毒人员中病残比例较高、死亡风险大的情况,我区将于近期出台《病残戒毒人员收治管理办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处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王璐)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