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智慧检务提升检察工作品质

17.12.2018  16:56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特别报道

在创新中搏:智慧检务提升检察工作品质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苏,我是在江苏省检察院为民服务中心上班的机器人。” 

  2017年9月29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撇下”身边的检察官,与检察院带来的萌萌哒“神器”——案管机器人“小苏”亲切对话。“小苏”融案件办理、对外监督、内部管理为一体,能接待诉讼当事人,还能与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实时交换,是智能辅助办案的“开启者”。 

  这一场景在40年前犹如天方夜谭。从恢复重建初期“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到如今的智慧检察院,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历经风雨。办公环境“高大上”了、办案工具“高精尖”了,但一代代检察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从未改变。

  “青水碧于天,人语驿桥边。”2018年11月  8日,江南水乡乌镇,再次点亮“互联网之光”。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分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表示将携手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积极提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中国方案。 

  科技浪潮汹涌澎湃,检察机关主动拥抱大时代。40年间,从筚路蓝缕到玩转高科技,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历经风雨。时代在前行,科技在进步,但变的只是办公环境、办案工具,一代代检察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从未改变。 

  老物件见证:从“112部队”到智慧检察院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苏,我是在江苏省检察院为民服务中心上班的机器人。” 

  2017年  9月  29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撇下”身边的检察官,与萌萌哒检察“神器”亲切对话。 

  它就是江苏省检察院研发的案管机器人“小苏”。“小苏”融案件办理、对外监督、内部管理为一体,能接待诉讼当事人,还能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实时交换,贯穿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全过程,是智能辅助办案的“开启者”。 

  对于“老检察”来说,这一场景在40年前简直不可想象。恢复重建初期一穷二白,直到20世纪90年代,检察机关的办案模式就是“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俗称“112部队”。办公文稿、办案文书全部手写,案件装订用钩针封起来,案子办得越多,手上的老茧越厚。对很多检察院来说,拥有铅字打字机和手推油印机就算相当奢侈。但即使用上这种“奢侈品”,左右手开工,忙活半天也才能打印出一页文稿。直到现在,很多检察院还保留着这两个老物件作纪念。 

  八九十年代,一个文件到达地方,需要两三天时间;基层检察院来省里汇报工作一小时,路上需要三四天。办案没有车,检察官就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检察宣传只有手工完成的宣传栏或者黑板报,出门拉两条绳子,夹上一排挂图,就是大众普法宣传;挂起红布条招牌,摆几条桌子,坐下来就开始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90年代,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浪潮的影响与冲击,全国检察机关都热火朝天地“配设备、建网络、用软件”。1991年4月11日,最高检办公厅成立自动化办公室,各级检察院也积极购置电脑等基础设备,建立检察局域网,应用并研发工作软件。1999年,最高检开通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全国检察干警开始全面、深入地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现在,走进检察院,几乎每一步都被高科技包围:检务公开大厅里,法律服务机器人在静候,可查询案件、办理业务、辅助检察官办案;提审室里,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将提审全程对话自动转化为文字;办案现场,无人机帮助检察官勘测受损环境,成为公益诉讼的取证利器;甚至,检察官不必出门,打开远程视频开庭系统,就能与在法院数字法庭的法官和看守所里的被告人“面对面”,通过实时高清影音传输完成庭审程序;法治教育基地里,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普法效果倍增…… 

  “高精尖”并非一蹴而就。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几代检察人的接续奋斗、锐意创新。 

  顶层设计给力:从普及办公自动化到推进智慧检务 

  从1991年最高检成立自动化办公室算起,检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阶段。数十年的创新探索中,最高检始终加强顶层设计,有规划、有力度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凝成一股创新力量。 

  进入新世纪,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建设走上快车道。2000年9月19日,最高检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会议。这个在新世纪之初召开的会议,被认为是推进检察机关整体科技水平的专门性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意义。会后,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各地检察机关根据统一部署,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最高检与省级院、省级院与市级院之间的集数据传输、专线电话、视频会议为一体的“三网合一”功能。2002年、2003年又相继实施了“213工程”和“151工程”,大大加快了基础网络建设步伐。 

  2006年,时任最高检检察长贾春旺提出业务、队伍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中被列入重要任务之一。从此,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与业务、队伍同等重要的位置。到2009年末,全国9成以上的检察院联入了专线网,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一条连接32个省、3500多个检察院的检察“信息高速公路”初步形成。 

  2009年,最高检印发《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了新发展蓝图,检察信息化工作由基本应用向全方位、深层次应用转型。2010年7月,最高检启动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研发工作,经过分条线研发、试运行,2013年初即通过专家论证,于当年9月完成测试并陆续在各地上线运行。到了2014年底,各级检察机关业务部门的案件受理、办理、文书制作、审批程序等办案环节均在系统内完成,全国检察机关、全体检察干警实现了硬件—软件双重层面的相互连接,基本实现从“纸上办案”到“网上办案”的信息化变革。 

  同样成功的还有2014年7月开始运行的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两个系统转变了传统的检察办案和检务公开模式。这种标准化、流程化的网上办案使得检察业务成为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 

  2015年是检察信息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过多年奋斗,检察信息化进入了互联互通、全面应用阶段。2015年4月、10月,最高检本级的《电子检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检务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电子检务工程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同年7月3日,最高检召开“互联网+检察工作”座谈会,时任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检察工作”模式,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必须顺势而为,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 

  2016年9月,最高检印发《“十三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逐步构建“感、传、知、用、管”五维一体的智慧检务应用体系,实现科技强检工作向“智慧检务”的跃升。 

  2018年1月,最高检印发《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构建智慧检务“四梁八柱”应用生态,全面实现检察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化、智能化。《意见》勾勒了未来智慧检务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智慧检务的发展目标,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打造新型检察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创新检察产品:从打造智慧检察到提升检察智慧 

  “期待您抽出时间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视察!”“有了这个系统我就不用去了,咱俩现在不就可以面对面交流嘛!” 

  2018年5月24日,通过高仿真远程案件讨论系统,身在北京的首席大检察官张军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李琪林幽默的对白,令相隔700多公里的检察人员同时笑了起来。 

  “我们检察信息化建设,要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一线办案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亲和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张军检察长的一系列要求,道出了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和追求。 

  以时间换经验、以体力换知识、以机器换人力,最终都是为了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办案质量,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各地检察机关在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方面都作出了不懈努力。 

  北京市检察院”检立方”辅助决策系统,以海量数据,多维展现检务情况,以便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司法。2017年7月,北京市检察院刑事公诉出庭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出庭信息采集发布、出庭观摩预约、出庭情况网上点评、出庭问题和经验汇总等功能。浙江省检察机关联手阿里巴巴共建“检务云”,建成“浙检云图”“浙检云视”“浙检云政”等平台,通过业务全貌、重点评查、辅助决策和智能预判等可视化功能,提升对重点检察工作的分析决策和趋势预判能力。2017年是贵州省检察院确定的“大数据应用推进年”,司法办案辅助系统、案件智能研判系统、数据分析服务系统这三大数据应用系统在贵州近100个检察院全部上线。 

  依托大数据,案件舆情可以随时掌控,能更科学地分析案情,准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山东省临沂市检察院在办理“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时,启用基于大数据的案件舆情策略系统,公诉人将案件信息、公诉策略与网上海量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徐玉玉的死亡原因是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遂将其死亡原因作为出庭的重点。山东省检察机关还利用远程智能庭审指挥监督系统,由后方“智囊团”为公诉人庭审“出谋划策”,提升重大案件公诉质量。 

  为拓宽司法公开渠道,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同打造“两微一端”和检察网阵,打造立体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认知和认同。目前,全国四级检察院实现了“两微一端”全覆盖,新媒体总数达1.3万余个,总粉丝数达1.1亿人。 

  从一支笔、一张纸到大数据办案、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从手动摘抄卷宗到电脑自动抓取识别,从两条腿、两个轮出门办案到足不出户联通丰富司法资源,40年检察历程,不断地在创新中发展。忆往昔检察岁月,皆是披荆斩棘、日新月异;看今朝检察事业,一派风起云涌、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