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好政策让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12.01.2015  13:44

  62岁的牧民朝格巴特尔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电子耳标,让他多了10万元的收入。

  朝格巴特尔是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牧民,家里有700多只羊。2014年,该旗推广现代化畜产品安全监控与追溯管理系统——给羊戴电子耳标。有了“身份证”,纯天然的绿色羊肉就能卖上好价钱。

  2014年,朝格巴特尔出售了300只羊,收入了35万元,“要是没有耳标,这些羊只能卖25万元”,朝格巴特尔乐得合不拢嘴。让朝格巴特尔受益的,是鄂温克旗今年大力推广的现代肉羊示范项目,这是该旗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举措之一。事实上,这样的调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畜牧业,辽阔的鄂温克草原上,一场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正在打响。

  金秋十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肉羊现场观摩会在鄂温克草原上举行。杜泊羊、杂交羊、呼伦贝尔短尾羊同场“竞技”,各展风彩。8位专家现场点评、讲解,为牧民们提供权威参考。2014年,该旗投资6500万元,建设优质种羊场2个、呼伦贝尔短尾羊提纯复壮核心区1个、肉羊杂交生产核心区1个、示范家庭牧场180户。引进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开展现代肉羊产业化项目。不久前,在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伊兰嘎查实施的杜泊羊胚胎移植项目终于瓜熟蒂落。天津奥群公司对牧民饲养的杜泊羊羊羔进行回收,牧民们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政府牵线,企业搭台,牧民唱戏,这是鄂温克旗近年来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模式,旗委、旗政府积极引进农牧业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现代化的科学生产技术,帮助牧民进行畜种改良,进一步加快了该旗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让牧民群众得到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去年7月11日,澳大利亚澳洲白绵羊育种协会同鄂温克旗、内蒙古澳群牧业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通过全面加强政府与该协会及内蒙古澳群公司的战略合作,建立有效的杂交繁育体系和肉羊育种体系,科学指导和支持牧民合作组织运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作用,全力推进鄂温克旗肉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合作也借助澳大利亚在国际上领先的育种技术,优质品种和先进的体制机制,提升鄂温克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肉羊产业发展和示范作用,实现科技与产业相结合,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此次合作对推动该旗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