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为民筑造幸福宜居平安家园
小区就像花园
城市的每个角落充满绿色
遍布城区的公园和笼式足球场
10月的呼和浩特,秋高气爽,天蓝水碧。
步入城市北部的大青山前坡生态景观带,小桥流水、古色农家的塞外风情在一步一景中尽收眼底,水清、岸绿、景美的呼和浩特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而这只是我市建设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现代化首府中的一个缩影。
提起今天的家园,“宜居指数高”“环境挺漂亮”“生活真舒适”……市民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言,透着热爱家园的自豪,也是对我市城市建设重“面子”、更重“里子”,发展重速度、更重品质的最好佐证。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塞外青城”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城区大街小巷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38.3%,居民仿佛住进了公园;新建的4.26万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为首府群众编织了一张保障幸福生活的24小时安全网。
呼和浩特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生活的改善、环境的变化、城市形象的提升,也让住在呼和浩特的人们幸福感满满。
住得开心:从破旧平房搬进崭新楼房
一个个低矮破旧的棚户区,被一栋栋宽敞明亮的高楼取代;一条条狭窄逼仄的背街小巷,变身平坦洁净的阳光小道。随着城市改造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住房需求,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平房变高楼”,更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活品质的提升,更多人享受到了首府城市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边村进入城区,成为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的城中村,特别是二环快速路内和两侧仍有一部分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亟待改造,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住上安全住房的诉求强烈。为此,我市持续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带动了消费、扩大了投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我市出台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房(边死角)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工程3年行动计划。即用3年时间,实施更大规模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让生活在棚户区、城中村的老百姓从忧居走向宜居。
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推进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改造3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2019年)》,再次助力棚改。根据实施方案,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用3年左右时间,投入资金约1263亿元,分年度组织实施中心城区范围内95个棚改项目,依法征收6万亩集体土地和2680万平方米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妥善安置11.29万户、约30.3万名被征收居民,并把棚改腾退土地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颜值和品位;依法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城中村居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向城市转变、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转变,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
对此,市民张爱莲感触很深。张爱莲的家位于回民区工农路上,不大的两间小平房住着三代人,“冬天透风夏天闷热,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出门满脚泥,踩得屋子里也全是泥。”用张爱莲的话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早日住进楼房。
让张爱莲没想到的是,前不久,她与政府签订了征收协议,住楼房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我在这两间小平房里从年轻住到年老,看着那些住进周边新建楼房的人,别提有多羡慕了,自己买房子又没有能力,如今终于有盼头了。”对此,张爱莲深有感触。破旧的老房屋即将变成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一想到这些,张爱莲不由得笑出声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像张爱莲这样的低收入人群,而其中有很多是三代人都生活在棚户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大变迁,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据了解,今年,我市棚改安排投资405亿元,征收土地1.8万亩,惠及群众4万户、10.5万人,征拆房屋854万平方米。
住得赏心:
小区是小花园 出门进大花园
一座城市,不仅仅是高楼林立、流光溢彩,还应该是绿树成荫、生态宜居。在呼和浩特,无论你在城市的哪个角落,只要走出门,都能找到公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森林走进了城市,城市拥抱了森林。
每逢假日,家住赛罕区民望家园的王宇都要带着孩子沿着干净平坦的大青山前坡景观带骑行,道路两侧的绿植刚刚修剪完毕,一把把“小绿伞”立在道路两旁整齐有致,各色花草点缀其间,五彩缤纷的景色令人陶醉。“几乎每天傍晚,我都要带着家人出门散步,因为一出门就仿佛进入了公园,小区门口就是新修建的阿剌海公园和赛罕区运动公园,就像家中的后花园,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自然生活,心情也非常愉悦。”王宇笑着说。
与王宇感受相同,来自山东的张贵江也爱上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前年退休后,他和妻子来呼市帮女儿女婿带孩子。住了一年后,老张就舍不得走了,因为城市的满眼绿色让他流连忘返,他买房落户留在了呼和浩特。
“最近几年,呼和浩特发展迅猛,高楼大厦多起来,但最让人高兴的就是城市的绿不仅一点也没少,还不断地逐年增多,特别是今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后,城市里满眼都是绿色,单位、小区与墙外的城市绿地连成了一片,变成了共享绿地。”张贵江说,他已经习惯了住在公园里的感觉,“小区就像小花园,出门犹如进了大花园,走在马路上到处都是绿化景观带。我经常带着小外孙沿着环城水系散步,吹着怡然微风,赏着一河两岸美景。”张贵江表示住得舒服,日子也越过越舒坦。
正如张贵江所言,渣土山变成公共游园、废品集聚地变成公共游园、棚户区拆除后变成公共游园……今年以来,我市开工新建了143处公园游园绿地,种植乔木48万株以上,灌木近2000万株,使城市绿化率年内增加了10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到整齐划一的街道树,绿色城区的迷人风貌初步彰显……当下在呼和浩特,老百姓“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见景、抬步可见园”的美好梦想已成为现实,绿色生活正在一点一滴渗透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呼和浩特的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自2010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 绿色不仅走进了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更走进了300万呼和浩特人的心里,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住得舒心:装修从经济实用到环保时尚
老百姓住得咋样,一看面积,二看装修。
市民胡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装修过两套房,一套在赛罕区金桥开发区,一套在如意开发区。2011年,她从位于市中心的老小区搬到位于赛罕区金桥开发区的新建小区,房子124平方米三室两厅,当时装修流行简约风,整个装修包括家电一共花了10万元。可住了几年后,她就感觉装修风格已跟不上潮流。
2016年,由于工作关系,胡娟又在如意开发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面积约120平方米。在参考了楼上楼下邻居的装修后,还花3万元请了设计师,从平面布局到水电走向,从主题墙设计到家具定制,从墙纸灯具到水龙头选购,全部都是设计先行。胡娟说,与几年前相比,她在装修方面花钱最少的是家电,最贵的是家具,无论买什么,首先就是要用好的环保材料。
像胡娟这样舍得在装修上花钱的呼市人如今比比皆是。贾军是我市一家房屋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他告诉记者,以前呼市人是一套房子住到老,讲究物美价廉,装修主要以实用性强为主。可如今的呼市人装修,不但要住得舒服,还要住得时尚,以前喜欢用墙漆,现在装修很多人都贴墙纸。“最近两年搞装修,中央空调、净水器、智能马桶基本都是标配,而且装修风格都很有个性,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看图纸,而是不断增加个人的想法。”贾军表示,单独改造厨卫、客厅主题墙、换墙纸地板这类的小项目更是三四年就会进行一次。可以说,呼市人在住方面,越来越懂得享受了。
住得安心:“智能天网”让居民安全感爆棚
有一句老话叫“平安是福”,平安是所有幸福的基础。住得平安,才能安居乐业。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共新建4.26万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并在建设中超前引入视频追踪、视频增强、人脸识别等全新的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全市治安防控重点地段、人员密集场所、城区主要道路口的视频监控全覆盖。4万多路探头如同4万多个智能警察,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全天“站岗”,实现城市里大街小巷监控探头随处可见,旗县区中村镇社区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以智慧呼和浩特建设为契机,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核心的“雪亮工程”首批全国示范城市为起点,不断加大智能监控设备建设力度,自去年起投入26.1亿元建设资金,由市公安局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和浪潮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采用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启动“平安首府”视频监控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以建设“一组网、六中心、多平台”为工作核心,“一组网”,即依托与运营商合作与自建光纤并行,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六中心”,即建设首府公安云计算中心、全面升级改造首府公安指挥中心、网络安全中心、公共安全视频综合应用管理中心等;“多平台”,即搭建公安实战指挥平台、交通管控指挥平台、视频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等多个实战化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基础工作的有机融合,构建起视频监控系统全网共通、视频图像信息全网共享、一点布控全网响应、应用管理全网运行的首府公共安全管理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控能力……随着人防、物防、技防“三网交织”效果大大提升,住在呼和浩特的居民,安全感越来越强。
从城区到村镇,从街道路口到桥梁隧道口……这些地区秩序是否良好,治安状况如何?身在市公安局公共安全视频综合应用管理中心的值班人员只需动动鼠标,就可以一览无余,得出答案。
夜幕下的首府,少了些许白天的繁华。内蒙古大学学生王宇彤因为兼职做家教,每天21∶30下课回校要走近两公里的夜路。“起初同学和家长都很担心我,其实没事,从小区到学校沿路都有监控,坏人最怕监控了。”
遍及我市城乡的视频监控探头仿佛是一只只“鹰眼”,随时随地关注着辖区的一切情况,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天候不间断地保驾护航。尤其是“平安首府”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工程和“平安365”工程覆盖至村居、社区后,监控盲区大大缩减,首府整体安全管理的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有了监控后,村子里的治安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我们晚上睡觉也踏实了。”提及去年刚安装的监控系统,赛罕区前不塔气村村民黄玉叶赞不绝口,村里有可疑人员进入,或者家里丢了东西,她可以找村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查看监控,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有了完备保障。“自从村里安装了这些监控设备,我们村民的安全感也与日俱增。以后我们再不用为治安问题担心了。”黄玉叶开心地说。
织密“天网”布下“地网”,各类刑事警情不断下降,“安全”已成为广大市民对首府社会治安的直观感受,百姓尝到了智慧平安带来的“甜头”。
据我市公安部门统计,通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天网”的运用,2016年,全市利用视频监控技术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41起,其中图像比对、处理和人员轨迹查询1331起,车辆轨迹和号牌确认1220起,并创造了累计239天无“两抢”案件发生的新纪录。
近年来,生活在呼和浩特的市民真切感受到更舒适、更平安、更幸福,呼和浩特市正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一座幸福宜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