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产业聚才效应凸显
[ 导读 ]城以才兴,市以才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才强区”和“草原英才”工程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根据全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
城以才兴,市以才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才强区”和“草原英才”工程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根据全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努力打造“人才流入市”,广泛吸纳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首府人才集聚效应凸显。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32万人左右,其中党政人才1.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8万人,技能人才17.3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0.3万人。
资料图
周俭、李喜和、仝宝生等来自美、英、德等国家的海归博士,放弃了发达国家舒适安逸的生活和优厚的待遇,毅然选择了到呼和浩特市创业。当初为何选择到这里创业?他们的回答是,呼和浩特市优良的政策环境坚定了他们在此创业的信心。
吸引人才,政策为要。为建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首府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呼和浩特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鼓励留学人员来呼创业的暂行规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20多项关于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为各类人才来呼和浩特市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同时,编制完成《呼和浩特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11个配套子规划及9个旗县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了自上而下、相对完整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作用能否发挥、发挥的作用大小与对人才的外在激励密切相关。呼和浩特市注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给予优厚待遇,到党政机关工作,按照国家关于聘任制公务员有关规定办理;到事业单位工作,尚无空余编制的,可带编进入;尚无空缺岗位的,可增设“特设岗位”;对引进的“两院院士”以及海外相当层次的人员,市政府一次性资助科研项目经费300万元;呼和浩特留创园累计出资400多万元重奖入园企业和人才; 科技 部门对获得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奖励补贴人员的6个项目给予了1040万元的科技重大专项和应用研发项目经费支持;开展评选“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呼和浩特市科教兴市市长特别奖”、“呼和浩特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对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呼和浩特特聘专家”称号……
此外,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窗口,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行政审批、人事代理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正是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