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学校门前如何不再堵?
“有限”临时停车位容不下日益增多的私家车
10日17时30分,三中附近交通拥堵不堪 记者 穆磊摄影
近日,呼市交管支队车辆管理所发布数据,截至2015年2月26日,呼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8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90万人。呼市主城区道路资源并没有扩充,“无限”的车与“有限”的路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尤其是上下学高峰期,学校周边成为“重灾区”。如何缓解矛盾激化,考问交管部门与每一位交通参与者。
调侃:上下学期间校门口
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鼓楼立交桥处于呼市交通“枢纽区”,因临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且周围学校商场集中,无论交通高峰与平峰,车流量均较大。满族小学、关帝庙小学、三中临近分布,上下学时交通拥堵现象格外凸显。学生家长不满交管部门施划的临时停车位数量,建议继续增加。但昭乌达路为双向6车道,交通承载力已到最大化,又该去哪里再施划停车位呢?
10日17时左右,在呼市三中附近,记者看到,从书院西街至东关帝庙街停了近150辆车,部分车辆直接停在路中间。鼓楼立交桥附近道路狭窄,加上车辆占道,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只能占用内侧车道缓慢行驶。
在书院西街、粮饷府街、三中北巷两侧,都规划了空闲的临时停车位,可已经所剩无几,部分车辆直接占用机动车道停车。
记者粗略估算,三中附近,包括小街巷内的车辆就有近400辆。“孩子18时放学,我17时就要到这,要不就没有停车位了。”市民周女士说。
18时30分至19时,车辆陆续驶离三中附近,19时20分左右,鼓楼立交桥交通较为顺畅。
出租车司机冯晓龙有个行车惯例,每天17时至18时,他尽量避开九州商厦附近。“太堵了,在放学高峰一旦进入昭乌达路鼓楼附近,最少得半个小时才能到内蒙古人民医院,出租车司机开车时不时调侃道,每天17时至18时,鼓楼立交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