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整治“四风”见实效
呼和浩特市工商局
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整治“四风”见实效
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整治“四风 ”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解决“工作作风不实”为重点,形式主义问题得到根本遏制。一是 有力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的改革精神,代市政府起草、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自 3 月 1 日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 39.7% ;注册资本(金)比去年同期增长 76.4%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20 万户。 二是 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市政府承办、市工商局协办的“ 2014 年度海峡两岸商标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辖区企业的商标意识,厘清了发展思路,提升了呼和浩特城市的知名度,扩大了商标战略的辐射效应。 借助新《商标法》实施的有力时机,在《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和塞北新闻网同步开辟专栏,开展“呼和浩特地区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宣传巡展活动”。 三是 出台相关制度解决务虚不务实问题,要求系统各单位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加人员规模;从严控制各类文件简报和内部刊物。文山会海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系统开会频率比以往下降了 50% 。
二、以解决“宗旨意识淡薄”为重点,官僚主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一是 在工作作风方面,自查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工商礼仪规范活动,按照群众和企业需求提供了全程服务、延时服务、 AB 顶岗、上门服务、预约服务。 二是 在业务水平、服务效能方面,自查能否做到“一口清”、“一次清”。对应实行了“一审一核”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对于提交材料不完善的,当场为企业列出需要增补或修改的清单,尽可能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减少企业往返次数。 三是 在依法办事、廉洁公正方面,自查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乱象。为确保不出现类似情况,在注册登记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公开党员身份,公示承诺事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在服务环境、政务公开方面,自查是否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公开了服务事项、工作流程等,方便办事群众。市局建立健全了各项业务工作公开公示制度,做到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提交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全面对外公开。此外,通过加强理念宗旨教育提升系统干部的群众意识,促使干部完成“我服务、你受益”的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加强与企业、消费者等被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以行政指导代替以往的“被动检查”,提高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将规范秩序工作向查处不正当竞争、垄断、商业欺诈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领域拓展。
三、以解决“安于现状、动力不足”为重点,享乐主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一是 探索 建立新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围绕职能设置,加大定量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和日常工作考核力度, 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机关工作状态不佳、节奏不快、忙闲苦乐不均等现象 。 二是 加强对先进典型和新经验的总结推广, 形成学先进、争优秀、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 三是 制定了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 21 条实施意见、局领导联系基层局制度,在媒体公布了“改进作风承诺书”和整改任务清单,领导率先垂范,在狠抓落实的同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 举办了系统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开展了以敬业奉献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总堂工商专场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四、以解决铺张浪费为重点,奢靡之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一是 增强节俭意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堵塞管理漏洞,严格 抓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规定的落实 。目前, 部分车辆充实基层一线,机关公务用车较往年减少了 52% ,“三公”经费同比下降了 34% 。 二是 按规定办事,不搞特权。 强化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 自觉做到在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五、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 开展了 大型宣传咨询暨新《消法》启动仪式、电视知识竞赛和专题培训等系列主题活动,编辑出版了《 3.15 消费维权》杂志,在机场航站楼、市内三星级以上宾馆免费投放,进一步扩大消费维权的宣传覆盖面。 二是 突出民生领域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了“双打”、“打击利用格式条款侵权”、“红盾护农”等专项行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 15 件,案值 20.7 万元,销毁侵权盗版出版物 3612 张;对种子、化肥的 6 大类, 53 个品种进行了索证索票,抽检化肥 118 个批次、农膜 20 个批次,对 36 个批次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立案处理,全系统查办农资案件 24 件。征集银行、电信业格式合同 45 种 80 份,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 120 份,查处各类合同案件 10 起。查处网络市场案件 3 起。通过行政指导纠正网络轻微广告违法行为 18 件。 三是 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牵线“银企对接”,通过开展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债权转股权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等方式,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缓解融资难题。近两年, 共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194 件,出质总额 67.5 亿元、担保债权金额 292.9 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144 户, 贷款金额 18.8 亿元 。近年来,与个私协会举办就业再就业服务招聘活动 7 场(次),提供各类岗位 5.2 万个,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万余人,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