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27.07.2020  15:31

    新华网和浩特7月27日电(李国栋 徐梅)盛夏,从空中俯瞰,300亩网纹瓜大棚在田野里被传统大田农作物包围,非常醒目。

    农民纪喜平有100百亩网纹瓜大棚。他说,网纹瓜亩产5000斤,一亩毛收入15000元,纯收入10000元左右,是传统大田农作物5倍。

    这个内蒙古最大的网纹瓜种植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音不浪村,网纹瓜2013年从日本引进,经过6年多品种、技术积累,累计带动300多户种植户,培养40多名新型专业农技工人,270多人可在特定时间段就业。

    通过科技加持,中华传统农耕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蜕变。与此同时,网纹瓜种植只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即将成熟的网纹瓜。新华网发 (王松筠 摄)

    除了网纹瓜,呼和浩特市百岁果蔬种植合作社、呼和浩特市欣丰生态农牧业小胖农场种植吊瓜、葡萄、火龙果、樱桃、油桃、香梨等水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呼和浩特市百岁果蔬种植合作社占地540亩,带动金河镇120户农户搞种植,是呼和浩特市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获评国家级星创天地。呼和浩特市欣丰生态农牧业小胖农场采取农户+企业模式,将葡萄大棚交给农户管理,他们免费培训种植技术,按合同价收购产品,农民的种植风险降低,收入增加了。

    发展种植业同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学引进林区藏香猪、孔雀、稻田等养殖业。

    2019年,潮岱村民庞建华放弃传统种植,尝试种养殖“稻田蟹”。他介绍,稻田养蟹利用水稻与螃蟹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改善双赢。目前,“稻田蟹”每亩收入可以稳定在5000元左右。

    潮岱村的水稻长势良好。新华网发 (莎日娜 摄)

    “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局副局长柴昕说,赛罕区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区里3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家星创天地、148名科技特派员和50余家农业经济组织的科技引领作用,初步建立起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服务效能提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美丽乡村成创业沃土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9日电(曹桢)呼和浩特市新新华网
包头一检察官涉嫌违纪违法被查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7日电(杨腾格尔)包头市纪新华网
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 现有确诊病例13例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7日电(记者魏婧宇)记者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