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创新的引擎正在全速发动

21.03.2019  21:10

    在呼和浩特这片千帆竞发的沃土上,涌动着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科技创新步履铿锵。2018年,首府引进中科院院士工作站3家,总投资155.6亿元的23个科技型企业签约落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总数达273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总数的3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6%。一串串数字,一份份成绩,承载着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见证着首府科技发展坚实的脚步。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增强创新生态的吸引力

    推动产业、技术、人才的汇聚,创新生态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以及加大对创新文化、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活力,营造了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同时,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制度创新释放活力,积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题破局,全力打造创新高地。

    去年,呼和浩特市本级安排各类项目137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资金15263万元;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科技项目157项,争取资金45374.8万元,同比增长660%,创历史新高。随着《呼和浩特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试行)》《呼和浩特市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相继出台,以及呼和浩特科技城、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精准化服务平台、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呼和浩特工作站揭牌启动,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加、政策体系渐入佳境、服务平台保驾护航,首府走出了一条强化科技“硬支撑”、优化创新“软环境”的新路。创新,正日益成为首府的鲜明标识与显著气质,首府创新生态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聚焦高新技术攻关,不断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力

    奶山羊精子的成活率达到60%以上,性控冻精技术在牛以外的哺乳动物身上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把采集到的约克夏猪精液进行X、Y精子分离,在国内第一个成功地将性控精液常温远距离运输技术应用于性控猪育种……这一切都源自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攻关。目前,赛科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性控冻精生产基地,拥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近年来,根据科技政策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聚焦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制药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技术项目,并积极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强力推进自主创新,集中攻克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为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硬核技术支撑。

     突出乡村振兴科技惠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力

    位于土左旗北什轴乡恰台吉村的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现代科技为先导,引进碱稻种植项目,聘请了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专家,采取生物综合施策的有机改良办法,通过两年来的品种选择、工厂化育苗、土壤改良,成功将盐碱荒地改造为有机田,试种出有机碱田稻,稻米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稻谷平均亩产量800斤,当年产量达到96万斤,依靠科技的力量,浇出了土默川的稻花香。同时,公司规划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培植优质青贮玉米、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油用葵花等适宜新品种,引导当地农业改变种植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用科技之光点亮了恰台吉村的乡村振兴路。

    农业科技成功打破了水果、茶叶种植的地域属性,在地处中国北疆的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的大棚里种出了火龙果、香蕉,光伏农业园区种出了皇菊、龙井,实现了南果北种、南茶北移,为当地农户打开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从选育新品种到推广良种良法,从春播到夏耕再到秋收,首府的科技特派员们经常奔走于田间地头,跟踪实施技术服务,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凭借科技的支撑,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了希望的田野上。(武子暄)

林少春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书记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4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新华网
内蒙古专家集中研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5日电(记者安路蒙)记新华网
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成立 提升草原修复科技水平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2日电(记者安路蒙)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