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垃圾分类之路有多远?

06.08.2015  11:40

  垃圾分类果皮箱成摆设终端焚烧不充分资源回收利用低环保企业经营窘困

  7月中下旬已在主要繁华路段安放近4000个新式道路垃圾分类果皮箱

  2005年起,呼市环卫部门每年在城区主次干道上布放2000个分类果皮箱,但大部分成了摆设,有的更变为“空壳子”。呼市城区每日产生垃圾达1500吨,因中间各个环节存在“缺口”,无法达到有效分类,部分“二次资源”化为沉渣填埋地下。同时,部分新型的环保企业备受冷落,经营如履薄冰。呼市距离实现垃圾分类,有多远?

   环卫部门:源头管控更重要

  “你看这些垃圾桶造型还挺别致,上面还有烟灰缸。”近日,在新华大街、锡林南路街道两侧,每隔50米就有一个新式果皮箱,果皮箱呈灰色,左面标有“可回收”字样,右面用黄色箭头标示“不可回收”,上方安置着一处弹烟区。在果皮箱中间,有一长方形凹糟,上面写着数据线、电池、废弃手机放置点。

  呼市环卫局基础建设科科长孙玉川介绍,今年呼市政府向环卫局拨款280余万元,用于道路附属设施建设,通过前期招标,7月中下旬在呼市主要繁华路段,安放近4000个新式道路垃圾分类果皮箱。

  记者8月4日在呼市新华大街与锡林南路看到,新式果皮箱内堆放着杂物,有塑料袋、木棍、渣土、油腻的饭盒。孙玉川表示,环卫部门在做的是垃圾分类引导性工作,但如果不从小区源头抓起,不进行合理规划分类,垃圾分类之路还是杯水车薪。

   财力有限人力不足

  “建筑垃圾放在这里,生活垃圾放在东侧垃圾箱内。”记者来到赛罕区东区国际小区看到,大部分居民能按照物业部门的规定,将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进行分离。但居住在小区8号楼一单元的吕女士表示,无论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几乎全是一车混杂运走,到了垃圾处理点还不是一个命运?

  呼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副局长郝连军表示,目前呼市共有160多个垃圾转运站,大部分垃圾转运站不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而是通过机器碾压成型后,直接装车运送到呼市京城固废有限公司与西郊垃圾场。他介绍,由于人员资金等问题,呼市环卫部门还没有达到垃圾转运车分装处理的条件,目前依旧保持大车混装集中运送的形式。呼市京城固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力群介绍,因财力与人员有限,进入场区的垃圾不可能进行精细化分检。

   实现分类需多部门协作

  内蒙古绿品园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绿色环保类的企业,居民可将废旧指定的生活用品拿到绿品园的小区门店内,累积记分换取自己喜爱的商品,废旧的垃圾经过二次处理后,通过销售商进行二次合理利用。

  “因为传统垃圾填埋处理的方式较为省钱,而新型环保产业需要建设小区网店,协调工作比较麻烦。”内蒙古绿品园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静华介绍,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只有在政府的帮扶下,才能将绿色环保理念传播的更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员陈红艳表示,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市民的齐心协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职能部门从上到下的通力协助。呼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的云素枝也表示,垃圾分类从意识、管理到方式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环卫、建委、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记者穆磊)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