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文广局大力开展农牧民工工作

27.11.2014  12:48

        今年,根据市农牧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有关要求,呼市文新广局结合单位职能分工和工作实际,在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丰富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为进一步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呼市文新广局面向农民工兄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专项服务,其中包括:为农民工办理集体借阅证。从2013年夏季起,市图书馆流通部为原交校工地农民工逐步办理了集体借阅证,使得他们在普通读者图书借阅上限的基础上享受到不限数量的图书借阅服务。此项服务针对农民工实行统一借阅,自开展以来延续至今,共流通图书近千余册,极大方便了借阅,受到广大农民工的一致好评。为农民工设置电影专场。市图书馆设置专门场所,委派专人不定期为农民工开展电影专场服务,播放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影视作品,进一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为农民工举办公益演出活动。今年端午节,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演职人员到赛罕区西把栅乡辛家营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为背井离乡的城市建筑工人带来慰问演出。本次活动参与度高,社会反响良好,现场活动由内蒙古电台农村牧区广播全程直播。为农民工开展公益放映活动。今年5月1日至3日,呼和浩特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直属放映队为金川铝合金工厂建设工地的农民工朋友放映了《遍地狼烟》、《戒烟不戒酒》、《机械师》、《飞跃地心》、《大笑江湖》、《铁血》等六部优秀国产影片,给农民工朋友带去了欢乐。此次公益放映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关怀,是全市惠民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全市1004个农家书屋、已建成的62个乡镇文化站、426个村级文化室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点,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功能,为我市基层农民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家庭留守人员长期提供文化服务。
        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我局十分重视有关农民工群体的新闻宣传工作,内容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重结果的新闻关注,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聚集起关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正能量。截止目前,今年市广播电视台共制发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和专题节目82条,其中电视台45条,电台37条。呼市电台《青城之声》蒙古语广播2014年有关农民工方面所播出稿件7条分别是:①专题节目讲述进城务工农牧民工故事《修车工巴拉扎尔》;②新闻节目《在呼和浩特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将成现实》;③新闻节目《为解决农牧民工子女入托难我市幼儿入托将不受户口限制》;④专题节目讲述进城务工农牧民工故事《马头琴制造师高金柱创业路》;⑤专题节目讲述进城务工农牧民工故事《人残志不残的海英》;⑥专题节目讲述进城务工农牧民工故事《创业青年苏雅乐》;⑦新闻节目我市九部门协同“作战”为农民工讨薪,呼市电视台《政在关注》栏目专题播出《让农民工不再讨薪》1期,时间约10分钟。
        关注农民工群体,是一项长期、广泛的工作。近年来呼市文新广局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也遇到了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文化服务较难开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工群体都有劳动强度大、一定周期内工作延续性较强的特点,务工期间进入社区文化站、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获取服务的机会较少,送“文化进工地”等惠民活动也因施工安全、工期进度等因素受到制约。针对上述问题,我局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力度,增设与社区服务有所区别的农民工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在开展“文化进工地”惠民文化活动的同时,适当增加对相关企业的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主动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此外,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能够研究以政策引导或约束性要求等方式,来加强对农民工聘用单位的管理,保障农民工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享受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