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农民点菜 专家下厨”

07.04.2015  17:53

[ 导读 ]截至目前,已培训生产经营型224人,社会服务型50人,完成总课时数的70%。

“农民点菜 专家下厨”

和林县新型农民培训展现新亮点

   塞北新闻网讯 (通讯员 韩新梅)为全面实施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和林县农牧业局积极推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针对式培训,受训农民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能够即学、即用、即见效,提高了培训效果,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没有大厨,菜做不香,没有技术,就挣不到钱,我今年学了专家教的这新技术,让我家农田也尝尝这测土配方肥。”在和林县盛乐镇上土城村田间地头,村民宋二娃激动地说。

  宋二娃今年55岁,是和林县盛乐镇上土城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他家四口人,孩子都已成家,他和老伴儿今年打算种90亩玉米,春耕备耕之际,他参加了和林县农牧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玉米生产经营培训班,学了如何选用玉米新品种,如何科学种植玉米的新技术,这不,他成了村里的宣传员,在田地里讲解他科学种田的新本领。

  今年以来,和林县农牧业局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总体目标,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培训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服务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为导向,建立健全“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调研和广泛针求农民群众和种养殖大户的培训意向,对培训需求进行归类汇总,形成了“乳、肉、薯、菜、草“五大类培训“菜单”,根
据“菜单”需求,精心调配教师和教材,使农民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做出特色“菜”。

  为切实把农民群众点的“菜”做出特色,和林县农牧业局结合该县农业产业分布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把玉米、马铃薯、蔬菜、牧草、奶牛、肉羊作为和林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导产业,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发展、成效突出。

  一是 针对农民群众“菜单”,及时购置教材、自编教材,并在授课过程推行多媒体教学,不但保证了“品种齐全”、而且实现了“丰富多样”,便于群众理解掌握。 二是 严格执行培训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培训台账,认真编制培训方案,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时间等内容。 三是 培训采取“固定课堂”、 “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等授课形式, 邀请有经验的农艺师、畜牧兽医师等,将“菜单”内容与和林县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实用、通俗易懂,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 每期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根据培训内容精心编写测验试卷,授课结束后对受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对考试考核合格者发放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凡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可享受优先保证涉农优惠扶持政策,优先申报项目扶持,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优先享受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措施;优先支持和帮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商标注册、打造特色品牌,并逐步提高参加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 最后, 通过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培训方式,安排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建立培训教师和学员的长期联系制度,并将跟踪服务指导情况作为培训指导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据和林县农牧业局农民科技推广示范教育基地主任任林贵介绍,和林格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形成了以农民科技推广示范教育基地为主,以盛乐镇蒙玉香农民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羊群沟乡长丰薯业合作社田间学校、内蒙古西景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学校为辅,以内大圣牧高科和林基地、赛澳和林种羊场、蒙羊公司和全县九个重点小农户科技园为实训基地的多元化培训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理论集中学习6期,实习实践7期,已培训生产经营型224人,社会服务型50人,完成总课时数的70%。

[责任编辑:宋向华]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