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进口牛染疫,病毒究竟来自哪里?——内蒙古等多省区发生进口牛一类传染病疫情调查

14.12.2020  16:05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4日电(记者王靖、安路蒙、刘巍巍)2020年10月底,从智利运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个旗县的1700余头进口,被确诊进境动物一类传染病——牛结节性皮肤病。

  记者追踪发现,同一批次进口牛经连云港海关隔离检疫后,还被运抵内蒙古包头市、宁夏、山东,上述地区均相继发生疫情。

  分别运往不同省区的进口牛,为何同时患上了传染病?传染源在境外,还是境内?检疫人员为何没有发现病毒?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进口牛检疫合格,却在多地发生疫情

  10月27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在动物防疫督察中发现,从江苏省连云港海关隔离场调入进口的海福特牛,疑似感染结节性皮肤病病毒。3天后,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病牛被确诊牛结节性皮肤病。

  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局长斯日古楞介绍,经溯源调查,北京龙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牧民签订代理进口合同,从智利引入该批次进口牛。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同批次进口的2969头牛中,已有超过1700头确诊。

  记者随即向北京龙牧公司副总经理张启忠求证,获知该公司从智利同批次进口牛4881头。这批牛于今年8月28日入境,按规定在隔离场隔离45天。10月12日连云港海关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给予“合格评定”,有4857头牛被通关放行。随后,获批通关的进口牛被分别运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及宁夏、山东。据反馈,上述各地均出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这是连云港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原件的扫描图片。(受访者供图)

  资料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主要通过昆虫媒介传播,传牛不传人。患病后,病牛皮肤表面会出现大量疙瘩样的结节,体温高至40摄氏度以上,消瘦,产奶量下降。患病的母牛易流产,公牛或不育。据悉,牛结节性皮肤病长期在境外流行。2019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该病。

  此次疫情发生后,锡林郭勒盟紧急采取扑杀、免疫等方式控制疫情蔓延。所幸当地未出现本土牛交叉感染事件。

  11月24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在填埋场对病牛及检测阳性牛进行扑杀。(受访者供图)

  经锡林郭勒盟农牧局接洽,北京龙牧公司同意为牧民退还病牛牛款。

  正蓝旗塔安图嘎查众成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建伟告诉记者,合作社从北京龙牧公司购入104头进口牛,其中40多头牛确诊。

  “每头牛15300元,加上贷款买牛的利息、饲草料支出等,综合成本超17000元,现在牛没了,未来一年收益打了水漂,即使龙牧公司退款,损失照样不小。”王建伟给记者算了笔账。

  此外,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涉事旗县区在消毒、免疫、扑杀、防护等方面动用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开支,目前已超40万元。同时,内蒙古一些非疫情地区近期也启动了集中免疫等措施,投入费用相当大。

   疫源仍待确定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龙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口的4881头牛中,共有4857头被通关放行。但为何检疫合格的牛在运抵各省区后,却暴发疫情?

  龙牧公司副总经理张启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牛是在离开隔离场后,往各地运输的过程中感染了病毒。

  对这样的解释,内蒙古农牧部门、锡林郭勒盟等方面并不认可。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张玉光列举了4点理由:一是被分别运往四地的进口牛,在运输中同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是根据牛结节性皮肤病平均潜伏期,及锡林郭勒盟最早发现的疑似病例时间倒推,感染大概率发生在连云港海关隔离场内;三是牛离开连云港前,锡林郭勒盟有18位牧民曾去隔离场看牛,当时已发现牛身上有明显结节症状;四是内蒙古境内未报告过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因此,张玉光坚信:“这批牛早在出隔离场前,就已染病。

  记者采访了锡林郭勒盟牧民朝鲁门。10月14日,朝鲁门和17位牧民来到连云港中澳达博进境活牛检疫隔离场,查看进口牛的个头和膘情。该隔离场由北京龙牧公司租赁,专门用于该批进口牛的隔离观察。当时,牧民发现,不少牛腰部等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

  “大伙找龙牧公司派驻隔离场的负责人孙福杰反映,对方回应‘天气热,是蚊虫叮咬,没啥事’,他还拿出海关开的进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我们也不懂,看到合格证就放心地回家了。”采访中,朝鲁门展示了手机里的图片和视频,向记者证实,当时在隔离场里的一些牛身上,已经出现结节——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症状。

  10月14日,牧民在连云港中澳达博进境活牛检疫隔离场发现,牛身上已出现明显结节症状。(受访者供图)

  对此,南京海关回应,智利自1987年至今未发生过此病,同时经对入境后采集的血清再次检测,结果为阴性,故目前已排除疫源来自智利。

  为查明此次疫源,海关部门采集了隔离场周边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的牛肉、污水等环境样本,以及蚊蝇等昆虫样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和23%。

  12月8日,南京海关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海关部门初步认为,此次疫情发生在进口牛隔离后期、放行之前。

  经基因序列比对,上述阳性样本及隔离场内环境样本,与此前新疆伊犁州发生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株同源性高达100%。据了解,自去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该病后,目前国内已知有福建、广东等13个省市先后发生疫情。

  据海关内部人士透露,此批次进口牛入境前,连云港海关从未接到任何公开或内部关于江苏省出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报告,因此,该批进口牛当时未进行牛结节性皮肤病疫病检测。

  12月10日,江苏省农业和农村厅表示,江苏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全面排查,全面检测,全面紧急免疫接种,全力部署防控工作,“当前,面上防控工作到位,未发生疑似疫情”。

  面对各方回应,斯日古楞等多位采访对象表示,此次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必须追根溯源,找到并及时控制传染源,避免不加处置的疫情源头造成另一波、更大范围的疫病传染和蔓延。

  1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柴达木嘎查防疫员格日勒图在为当地牧民的牛打针免疫。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联动补漏洞,政策不宜一刀切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共同发布256号公告,将牛结节性皮肤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的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

  “在这种形势下,病牛还能顺利获得检验检疫‘合格评定’,说明检验检疫环节出了漏洞。”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张玉光道。

  张玉光建议,各地海关部门亟须完善检验检疫内容、流程及免疫接种等工作,同时对隔离场使用、消毒等工作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对一线检疫人员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认识、防控、检疫培训。

  亦有行业人士呼吁,农业农村部门务必要与海关部门形成紧密的联动,提示地区风险,进口牛的隔离工作可避开高风险地区开展。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进口活牛,货主可凭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直接运往国内目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再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柳瑞云认为,鉴于此次进境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漏洞,她建议即使面对的是“绿证”,主要进境动物运入国内目的地时,在严格实行报批报审制度的同时,可由当地农牧部门进行“二次检验检疫”,为生物安全再上一重保险。

  另有行业人士担忧政策“一刀切”。当前,“减羊增牛”成为北方不少地区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进口牛对于本土牛产业品种改良、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引进种牛,仍将是国内一大趋势。

  “不能因为出现疫情,就以‘减少进口牛数量’‘缩减进口牛企业’等方式来应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在保障进口安全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这名行业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