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激发 内蒙古市场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我区市场活力
2017年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86.04万户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 吴博超) “2017年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86.04万户,比2013年底净增52.7万户。”
“2017年,平均每天新登记1008户,其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风向标,也为经济持续增长夯实了微观基础。”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增幅明显,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全区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588.63万人。”
1月11日下午,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林涛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2014年以来,我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根和红利的持续释放,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优化营商环境,使我区市场主体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放:跑多个部门变为“一站式”服务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我区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实施证照合一改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17年9月30日,全区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目前已有10.29万户企业领取“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3月1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为广大老百姓创业创新也创造了众多便利条件,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手续,缩短办照时限,使市场主体不再为繁琐的手续、奔波的路途而烦恼。
同时,工商部门免费为市场主体换发营业执照,各相关部门取消了一批涉企收费,实现了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零收费”。通过实施改革新政,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过程中,无需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相关手续,切实减轻负担。广大创业者办理登记注册从多个部门变为“一站式”服务,从至少20工作日以上审核缩减到5到7工作日办结,有些甚至立等可取。从纸质化办理到全程电子化系统受理,“面对面”改为“键对键”,将办事窗口通过网络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使创业者真正感受到简政放权的“效率时代”。
管:依法限制1.4万名“老赖”
面对市场主体的大量增加,怎样才能有效加强“严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我区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制度。”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林涛表示,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已初步形成。
据介绍,自治区工商局与19个部门签订《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与联合惩戒备忘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在这些行业被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依法限制1.4万名“老赖”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高管职务。
另外,2017年全区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8587件,涉及市场准入、无照经营、网络违法交易、不正当竞争、虚假违法广告、传销以及商标侵权假冒等,总案值达3550.77万元。
服:2018年推出5项新举措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商事制度改革成为自治区启动实施最早、落实到最基层、惠及广大市场主体最全面的改革。多项改革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有效降低了创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一系列制约企业设立的规定得到“松绑减负”。
2018年,我区将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同时,建立全区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将各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集中公示,打造扶持小微企业的数据平台和服务窗口。加强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工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组建自治区个私党建办和非公团工委,发挥在个私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
另外,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2018年我区将有5项新举措: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加快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多措并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