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内蒙古28902人赶“国考” 有待打破“一张卷”?
原标题:内蒙古28902人赶“国考”
11月30日,内蒙古气象部门发布了首个寒潮黄色预警,迎来了入冬来最强冷空气。呼和浩特室外气温降到零下17摄氏度。当日8时,记者在呼市第七中学等考点,虽然天气冷得让人缩手缩脚,但许多考生依旧紧张地翻阅着书籍。
记者了解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我区职位并进行报名确认的考生达到了28902人,为我区历年最多。
时间不够用
“我这次考不上了,时间不够用,有好多题没答完。”应届毕业生吴娜走出十九中考场,给父母边打电话边哭泣着说。
吴娜擦拭着泪水说,有些题全是蒙的,好像是在哪见过,就是想不起来了。这次要是没考上,就等于积累经验,等明年参加自治区公务员考试。
记者了解到,与吴娜一样,许多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用。
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刚刚考完的李刚说,自己报考的职位竞争很激烈,被录取的几率并不大。一进考场就紧张起来了,感觉时间不够用,有许多题都没答完。不过通过这次考试能熟悉一下题型,也是个收获,为将来参加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积累些“考感”。
像吴娜与李刚一样,许多考试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有许多题目全是靠蒙,有的考生却答得轻松。这与考生有的为了考试做了精心准备,而有的则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有关。
“求稳大军”未缩水
33岁的陈军,参加2013年国考没考上,后来参加了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考上了呼伦贝尔市林业部门一个单位,现在每年只能得等放假才能回到呼和浩特的家。
陈军说,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也上小学了,妻子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伺候老人挺辛苦的,所以想回呼和浩特工作,稳定些。这次也没有好好准备,如果这次没考上,不准备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因为年龄限制,以后就等参加自治区公务员遴选再回呼市吧。
作为硕士应届毕业生,高阳压力挺大的,她说,“考公务员无非是多一次选择就业的机会。”说起找工作,高阳连连摇头:“不好找。”为了参加这次考试,今年国庆节期间她特意参加了辅导班,坐在拥挤的教室里听老师面授各种考试技巧。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此次国考,除了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有不少社会人士参与到国考大军中来,他们有的为了求稳定,有的是为了就业。
家长陪考与期待
在十九中考点外,刘女士是来陪考的。
从小到大,每到关键考试,刘女士都会陪着女儿。这一次,她照例换上了一身红色的衣服,拎了个红色的手提包:“这次考试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就业,当父母的总希望用某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不过,除了像刘女士陪考家长外,许多考生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待来参加考试。
张家慧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在在内蒙古某农牧企业工作,她说,其实我本人不是很热衷公务员考试,完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才报名的,他们觉得女孩子当公务员又稳定又体面。所以我不怎么紧张,因为我的重心在找工作上。”
行测考题五花八门
昨日中午,2015年国考行测考试落下帷幕。今年行测启用两套试卷,省级试卷为135道题,许多考生反映,试题有的不难,答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有难的,答起来得靠记忆。
部分考生反映,行测考题可谓是五花八门。考题中有的提到《爸爸去哪儿》节目,有的提到微信、团购,还有的提到张骞出使西域,涉及民生、法律话题“亮相”频率相对较高。
此外,试题里还出现了“空虚寂寞冷”这个受到网友热捧的一首90后演唱的歌曲的名字。并涉及多个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时引用过的名言。此外,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大城市病等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也成为考试热点。考题中不仅提到大城市病,还引用专家的相关分析,让考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判断。
同时,此次国考行测卷子也出现了“疑罪从无”的考题。考题中,列出了4个案例,让考生判断,哪个是采用了“疑罪从无”的原则。
国考有待打破“一张卷”
分析当前公务员考试方式,自治区公务员局副局长谢学智认为,尚需破除全国“一张卷”等弊端,增强考试的科学性。
谢学智说,目前的公务员考试,所有的行业、种类都是一张卷子,不管报考文秘、财会,还是税务、公安等岗位,都是一样的题;而且省、市、县、乡四级联考,不太符合客观需求。
比如,同样是文秘岗位,省政府比乡政府所需的人员素质要高许多,这就需要加大相关专业的考试内容,分类、分级去招录。同时,面试总是用一种结构——10分钟、两道题,难以考查出考生的真正水平。
谢学智认为,公务员招录考试应当按照不同的类别、不同级别的岗位需求,提供相应专业的试卷。面试中,也需创新方式,如聘请专家组讨论,让考生追问考官等,以便把考生内在的真正水平挖掘出来,求真务实地选拔真正所需的人才。而专业性强的工作,以及乡镇一级招录公务员,则应单独命题。(记者 张昊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