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墒情简报(2017年第18期)
东部地区旱情持续,中西大部墒情适宜
一、墒情状况
1 、气象条件。 6月10日~15日,我区农业气象条件呈现“气温偏高、降雨分布不均”的特点。降雨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累计降雨量为5~20mm,其余地区无有效降雨;全区平均气温为15~32℃,局部地区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对土壤保墒不利。
2 、墒情变化。 据全区45个旗县225个墒情定位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大部、通辽市偏南、赤峰市大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墒情不足,其余地区墒情适宜,通辽市局部和巴彦淖尔市局部墒情过多。
全区土壤墒情状况具体如下:全区1亿多亩耕地中,土壤墒情过多面积约为3%,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局部和巴彦淖尔市局部;土壤墒情适宜面积约为63%;土壤墒情不足面积约为34%,其中严重干旱面积约为14%左右,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右中旗、科右前旗、突泉县;通辽市的库伦旗、奈曼旗;赤峰市的敖汉旗、翁牛特旗、松山区、林西县;乌兰察布市的察右前旗、化德县、兴和县;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与上期环比墒情过多面积减少了1个百分点,墒情不足面积增加了5个百分点,墒情适宜面积增加了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墒情过多面积减少1个百分点,不足面积增加约19个百分点,墒情适宜面积减少约18个百分点。兴安盟地区因旱未播面积约占全盟总耕地面积的29%左右,旱情严峻。
二、趋势预测
据气象预测,近期东部大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会出现小雨到中雨天气,有利于东部旱作农业地区土壤增墒,其余地区无有效降雨;同时近期气温会持续偏高,预测近期中西部地区土壤墒情将下滑,兴安盟大部旱情持续。
三、措施建议
1 、多措并举持续抗旱。 旱情较重地区,坚决不能坐等降雨,建议农户采取一切办法进行灌水补墒,能浇一亩浇一亩,确保作物正常生长;俗话说“锄头自带三分水”,如确无灌溉条件地区也要采取中耕除草措施,以减少杂草与作物争水和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2 、关键时期加强田管。 目前我区大部地区玉米进入拔节期,马铃薯已进入苗期,建议农户做好水肥调节和病害防控工作。农户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玉米拔节期对水肥需求较高,农户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土壤缺钾可增施3-5公斤硫酸钾(或选择“高氮低钾”型肥进行追施),深施覆土并且结合灌溉,可防止挥发,提高肥效;二是马铃薯现阶段要完成第一次中耕,并且追施氮肥,开花期之后要增施钾肥,适量减少氮肥投入;三是河套灌区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农户要时刻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四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户要少量多次开展灌溉和施肥,提高水肥效率。
3 、提高认识防范雷雨。 目前,我区已进入汛期,雷雨多发,降雨时容易发生短时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同时局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农户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准备工作,发生雷电天气尽量避免在野外作业,以防发生雷击和洪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