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地区:民生工程水为先农牧民饮水苦变甜
记者新春期间在内蒙古河套地区走访发现,当地政府将安全饮水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民生工程,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加大投入解决农村牧区安全饮水问题,使农牧民的饮水由苦变甜。
这几天,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增光村村民马登富像往年一样,不时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今年春节招待客人的首选物品既不是香烟也不是糖果糕点,而是一杯清香的茶水。马登富说:“过去我们喝的水有点咸,沉淀物比较多,根本泡不出好茶。现在喝上了更加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终于能拿口感好的茶水招待客人啦!”
马登富告诉记者,过去他家一直依靠传统的压水井取水,由于水井只有20多米深,压上来的是浅层水,水中沉淀物比较多,喝起来有苦味或咸味。现在他只花了100元初装费和150元的水费就用上自来水,吃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临河区水务局副局长李锡环介绍,去年在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下,当地投资920多万元解决3004户、1144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他说:“对于农民投入部分,凡是投劳可以完成的,就由农民投劳完成,尽量做到农民少投入、多受益,把安全饮水工程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同样,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渔场八分场70多户村民也在春节前喝上了放心水。54岁的村民王珍梅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这里水质比较差,水里或多或少有沉淀物,喝起来口感不太好。现在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过年觉得更开心。”
乌拉特前旗水务局副局长张校林介绍,去年在41万元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全旗采用统筹利用抗旱资金、农牧民自筹等多种方式筹措300多万元完成16处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3769名农牧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地区,农村地下水含高砷、高氟和苦咸水的情况较为普遍。2005年以来,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巴彦淖尔市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远距离输水、就近取水处理、开采浅层地下水等途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达94%。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农牧处副处长李延林介绍,去年全市各旗县区共投资6612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909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各旗县区水务部门均已成立农村牧区供水管理站,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由供水站管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交付村组织管理,牧区散户供水井由牧户自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临河区城关镇增光村村民尤兆军告诉记者:“先喝放心水,再奔小康路。在惠民政策支持下,我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舒心,生活也能达小康。”(记者李云平张云龙)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