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草原文化
编者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基础,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并列为中华文化三大源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文化形式积淀了独有的文化自信。值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之际,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专家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草原文化的主题,撰写了部分理论文章,现刊出,以飨读者。
增强文化自信繁荣草原文化
马永真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草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要根据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的变化,对草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为其他“三个自信”提供了“根基”和“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他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明和文化的延续和繁荣,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014年10月13日,他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党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政治文化养分,坚定文化的自信,必将丰富我们的治理经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政治智慧。
坚定文化自信是吸收世界文化养分,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能闭关锁国、封闭保守,需要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然而,在融入世界的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独立,不丧失自我、崇洋媚外,就必须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特别强调:“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二、草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草原文化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并列为中华文化三大源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包括弘扬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中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天人相谐,自由包容以及英雄主义等文化因子,无不都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使中华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因为包含着草原文化这样兼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特征的优秀文化而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赢得全世界的普遍认同。
“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集中反映了草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反映了草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特质。千百年来,草原文化以其历史的厚重感、对社会与自然的独特把握以及鲜明的风格和气派,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地位,积淀了独有的文化自信,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资源。例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借鉴中华文化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和朴素睿智的自然观。草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和“崇尚自然”的自然观、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草原文化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2014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草原文化所蕴含的信义、开放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要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担负起草原文化服务于我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
三、推动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草原文化亦然。草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当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价值。推动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草原文化创新的重要历史性机遇,要结合当今草原文化发展的特点,推动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以适应当代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开发禀赋高、转化价值高,为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条件,我区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氛围中,把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各地域优秀文化的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为草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草原文化资源优势更快更好地转化为草原文化产业优势创造了大好的机遇。因此,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必须更好地加快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集中各方优势,努力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十三五”时期跨上一个更大的台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