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 为城 为发展——访乌兰浩特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宇
志愿者正在清理街道及绿化带内的垃圾。 谭艳丽 摄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日前,乌兰浩特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宇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乌兰浩特连着两个周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义何在?
刘宇:“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牌匾分量很重,但我们更看重“创城”过程能给乌兰浩特带来什么。
乌兰浩特连着两个周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或者说初心,就是希望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打造良好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能够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还有就是通过创建能真正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所以说,乌兰浩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创城”工作,绝不是简单的“为创而创”,而是始终坚持“为民而创、为城而创、为发展而创”。
记者: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是“创城”的重要内容,目前看,乌兰浩特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宇:过去5年,在盟市共建共管机制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重点实施道路畅通、园林绿化、生态治理等项目200余个,城市的“里子”和“面子”全面提升。实施畅通工程,完善“三纵四横”城市路网,新建改建道路43条、47.6公里,改造主次街路和背街小巷270条、70万平方米,全区首条省际快速铁路建成通车,机场航线增至22条,“三位一体”大交通网更加方便出行。实施宜居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3.3万户、31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96个、16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水冲公厕95座、均达到国家三类以上标准,群众在安居宜居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实施绿化工程,加大拆除危旧房屋、修建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力度,对城区内裸露地进行生态治理,建成区绿化面积177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2%,全年空气优良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实施秀水工程,开展归流河东岸、洮儿河生态治理,“两河”周边新增绿化景观带217.5万平方米。实施净化工程,采购各类环卫设备397台,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道路整洁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记者:乌兰浩特如何做到“创城”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刘宇:乌兰浩特认真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交通秩序优化、“六小行业”规范整治、商贸行业规范管理、窗口服务行业提质、社区小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乡风文明振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氛围营造等“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划定7个层级、720个基准网格,真正把问题吸附在基层、化解在一线,打通了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最后一米”。集中清理整治违法建设,累计拆除600处、4.3万平方米,违建实现“零增长”。开展静态车辆专项整治,在临街硬化路面和住宅小区内施划停车位近4万个,清理“僵尸车”300余辆,停车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记者:今年1月,乌兰浩特市取得2021-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在新一轮“创城”周期如何推进“创城”工作?
刘宇:虽然经历过2018-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后,乌兰浩特在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民素质提升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对比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将对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精准聚焦找差距、集中攻坚补短板,全力打好“创城”攻坚战。
一是健全人员机构设置,及时总结创建经验,强化培训指导,不断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创建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二是围绕乌兰浩特“十四五”规划和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以筹备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为契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公园、绿地、广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全力补齐“创城”短板。
三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六大创建”和“十大行动”,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记者:“创城”不能一蹴而就,乌兰浩特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保证“创城”工作持久发力?
刘宇:坚持全方位用力,建立“四项机制”,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一是“双包联、双督导”工作机制。即市级领导包片、各部门各单位包联社区小区、“创城”办业务指导组和专项督查组分别定期督导创建工作;把“创城”工作纳入督查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科级领导班子实绩考评内容,切实把责任压到实处。二是宣传引导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平台,通过上门入户、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扩大“创城”宣传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三是风险防范机制。认真梳理“创城”负面清单及评价意见,建立排查、评估、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发现、识别各方面各领域风险隐患能力,完善舆情应对预案,确保各种风险防范及时、化解有效。四是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坚持将创建工作与党史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市民、农民素质提升和乡风文明提升工程深度融合,加快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服务等“八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我帮你”进行时志愿服务,着力打造“一中心、三提升、八平台、万人志愿服务”模式,全力打好“创城”这场“硬仗”。(记者 胡日查)
原标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民 为城 为发展——访乌兰浩特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