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棚”下乡 欲靠花香“出深巷”
还记得去年朋友圈里疯转的,在包头也能看到薰衣草的微信吗?近日,记者到青山区兴胜镇笸箩铺村采访得知,去年4月被拆除的甲尔坝花卉大棚已在这里整体“复活”,到夏季时,在大棚区进口处,将有50亩薰衣草盛开,鲜花将使那里变成花的海洋。
去过笸箩铺村的人都知道,这里原本是青山区最贫穷的村子,400多位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因为人少地多,土地多为难长粮食和蔬菜的沙石地,所以村民只能种玉米为生。如今去笸箩铺村,看到的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荒芜的大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了80多栋花卉大棚。村口的规划图上,展示着这里的美好前景。
“城市花棚”下乡去
尽管去时外面正刮着狂风,但走入花商老杨的大棚,立即便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数百米长的花卉大棚里,主要种植和销售的是兰花。置身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中,养眼的花卉,舒适的温度和湿度,让人顿觉舒爽。
老杨已养花多年,是原来甲尔坝大棚众多花商中的老户。去年甲尔坝大棚面临拆迁时,他和一些花商为了该去哪儿焦急万分。“一个市场的形成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多种因素的结合。搬迁好了可以让市场复活,搬迁不好,可能就垮了,咱包头市场拆迁最典型的失败例子就是‘棉布一条街’,在棉纺那儿是辐射周边的棉布集散地,影响力很大的市场。拆迁后一分开,市场很快就垮了,到现在已经快被人遗忘了。”
原来的甲尔坝花卉大棚共有百余栋,占地千余亩。因大棚地处城边,扼守民族东路高速入口及110国道入城要道,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与城市繁华相接的优势,历经十余年发展,成了最为百姓熟知,客流量最大的“城市花棚”。去哪儿找可以让花棚“复活”的地方呢?在大棚被拆除前,老杨等看了多处,城市周边要么没那么大地方,要么交通受限,要么大棚质量不如意,要么距离市区太远,很难吸引客流。
就在花商们寻找合适地方的时候,在笸箩铺村则有几个人在探讨一个问题:从农民手中流转回的土地该干什么?这是几个有着农民身份,多年开工厂的企业家。时代的发展让他们看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之路已走不成了,新农村建设,新型高效农业已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行业,所以熟悉土地,熟悉农村的他们决定回归本来身份,办高效生态农庄。为此,他们从笸箩铺村农民手中流转了1700亩土地,并成立了畅兴农民专业合作社。
方向好定,难的是如何选项,才能把农庄快速做出影响、声势和前景。“瞌睡给了个枕头,”合作社负责人王文斌说:“经人介绍,老杨他们找到了我们。我们商量后觉得,让甲尔坝大棚在我们农庄‘复活’,这是最好的起步之路。我们要做的,是抓住时机,给予他们优惠条件,让他们入驻,然后再依托他们做好下一步发展规划。”
老杨说,“相比而言,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建大棚的地方富富有余,笸箩铺村距一宫只有10公里,距202等地也只有五六公里,又处于呼包高速青大线交会处,只要重塑名气,不愁吸引市区及周边客户。”
一边种花草,一边种蔬菜
双方一拍即合,畅兴的股东们去年筹集8000万元资金,从4月1日开始动工,仅一个月时间,一期80栋高标准高效农业大棚便拔地而起,而在大棚还未建起前,几乎所有大棚便已被花商们预约租赁。“他们在甲尔坝每年的租金是10万元上下,我们的租赁价格是一次性租3年,只需4.5万元。这租金连我们建大棚从银行贷款的利息都不够,所以有九成甲尔坝花商到了我们这儿。”王文斌说。
“这么偏的地方有人来吗?”记者和多位花商询问时,他们表示,因为“安营扎寨”时间只有1年,客流量无法与在甲尔坝时相比,但通过朋友圈转发等方式,目前已有不少包头及周边地区的人知道他们搬到笸箩铺村的消息了。“我这儿草莓根本不用出去卖,靠上门采摘的市民就能卖完。”一位种草莓的农民表示。
按照规划,农庄的发展将分三期进行,除了已经建成的花卉大棚,今年将再建20栋特色蔬菜大棚,主要种植彩椒、水果萝卜、水果黄瓜、水果红薯等高端蔬菜。明年的三期工程,则主要建设中央服务区、鲜花种植展示大厅、有机生态餐厅、高科技生态农场示范基地、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等。最终农庄将变成多种经营,多态并存,青山区最大的农民龙头企业。
王文斌表示,为了吸引人气,今年他们的另一个大项目就是打造薰衣草摄影基地。“薰衣草适合在我们这地方生长,它的花朵鲜艳,大片种植景色宜人,而且还是做精油必需的原料。目前我们正在育苗,5月份就可以移植到大棚入口区。我们将种植50亩薰衣草,鲜花盛开时,大家可以免费来踏青、写生、照相。”
因为相对偏僻,目前尚无公交车直通笸箩铺村,据了解,镇里及区里已与公交公司谈妥,预计不久就会将42路公交车总站延伸到笸箩铺村。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