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基本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9.03.2015 12:07
本文来源: 呼和浩特新闻网
[ 导读 ] 近年来,我区围绕实现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民族广播译制、少数民族新闻出版、草原(农家)书屋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与供给8项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我区围绕实现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民族广播译制、少数民族新闻出版、草原(农家)书屋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与供给8项文化惠民工程。目前,自治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新突破,民族艺术精品创作得到扶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在弘扬中逐步走上了规范的道路。
2013年,自治区财政投入近11亿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去年又把村嘎查文化室建设纳入了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同时,全区全面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查明不可移动文物点2.1万多处。实施“草原神鹰”、“草原神灯”等保护工程,发动组织基层农牧民开展群防群保,总结推广锡盟马背文物保护队的经验做法。元上都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红山文化、辽代大遗址群、阴山岩刻也被列入我国申遗预备名单。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六级名录体系,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有405项,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此外,赛马、赛驼、搏克、布鲁、蒙古象棋、安代健身舞、沙力布尔摔跤、抢枢、驼球等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得到了挖掘、整理、发展和推广。其中,搏克、马术等许多项目已享誉国内外,搏克、曲棍球、那达慕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责任编辑:孙宇]本文来源: 呼和浩特新闻网
19.03.2015 12:07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