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解读

01.10.2015  18:26

  2015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承诺向全社会免费提供5类17种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的共享服务。出台《目录》的出发点何在?此次公布的气象资料和产品的共享服务与以往有何不同?近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受中国气象报记者专访,就《目录》进行解读。

  记者 :制定《目录》的背景和出发点是怎样的?

 

  顾建峰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气象局依据《气象法》向社会免费提供气象资料共享服务,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防灾减灾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气象资料和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要求,中国气象局于2014年5月明确提出了“加大气象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共享力度”,并在2015年3月发布的《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日前,国务院又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在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科技、气象、海洋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气象局制定并发布《目录》,这既是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提高全社会气象服务信息的利用能力、激活全社会气象信息服务产业的活力。

 

  记者 :《目录》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顾建峰 :《目录》制定的基本思路,是要在保证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基础上,坚持无偿、免费共享的公益性定位,通过不断提升共享服务能力和完善共享使用监管政策制度,逐步向全社会共享质量可靠稳定的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充分发挥气象资料应用的价值和效益,让各类气象服务活动主体能够在公平环境下实现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的再加工、再增值,以激活全社会气象信息服务产业活力。

 

  基于以上考虑,《目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公益服务、稳定可靠、保证安全、定期更新。公益服务,就是将提供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作为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免费共享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稳定可靠,就是共享的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的质量可靠、完整性好,能够连续稳定地提供使用;保证安全,就是共享内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要求,不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定期更新,就是综合考虑观测仪器运行稳定情况、资料的质量状况、产品业务化程度和共享服务能力,每年更新共享目录。

 

  记者 :能否介绍下《目录》制定的过程?

 

  顾建峰 :2014年6月,中国气象局启动《目录》的制定工作,成立了《目录》编制工作组。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资料共享工作的总体要求,广泛开展调研,认真学习、了解了包括美国、欧盟等在内的西方国家资料共享情况,先后多次就《目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共享方式等进行深入研讨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了部门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目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文本进行多次研讨和修改完善,并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记者 :《目录》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实施后对社会共享的内容有哪些?

 

  顾建峰 :《目录》所列资料和产品将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提供共享服务。此次发布的《目录》共包括5类17种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总数据量约3.0PB,每日更新数据量约3.0TB,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气象要素实时观测资料和气候标准值数据集、高空气象观测站的基本气象要素实时观测资料和气候标准值数据集,天气雷达站的实时图像产品,风云气象卫星的实时云图产品、定量产品和历史数据产品,中国气象局收集的国外地面、高空、卫星观测资料,全球数值模式天气预报(T639)产品,全国区域数值模式天气预报(GRAPES)产品。

 

  此外,中国气象局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机构充分使用气象资料和产品,共同开展预报预测研究、探索更好的方法,共同提高我国预报预测技术水平和能力。

 

  记者: 与2001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相比,《目录》有哪些变化?

 

  顾建峰: 与2001年的《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相比,此次公布的《目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一是共享的资料种类增加。由原来的地面和高空两类,增加至地面、高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数值模式天气预报5类;二是资料空间范围更广。譬如,将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布设的天气雷达站的实时图像产品纳入共享范围;三是资料更新频率高,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更新频率从原来的每日更新提高到每小时更新,天气雷达图像产品实现了每6分钟更新。四是定期更新,今后,中国气象局会根据观测站网建设、资料质量和稳定性情况等,每年更新《目录》。

 

  记者: 公众如何获得《目录》规定共享的内容?如何反馈意见和建议?

 

  顾建峰: 此次共享的所有资料和产品都将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和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向用户在线提供。

 

  中国气象数据网有三种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为普通用户提供交互式在线检索、定制下载服务;二是为专业用户提供标准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服务;三是提供中国气象数据网的移动应用服务APP。

 

  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有两种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为普通用户提供交互式的在线检索、定制下载服务;二是针对国家重点项目对大量卫星数据的需求,通过协议数据服务获取所需数据。

 

  中国气象局将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并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用户在资料获取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目前已建立的意见和建议反馈途径有:一是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在线问答互动功能,帮助服务人员对用户意见和建议进行记录、跟踪,并及时在线反馈;二是中国气象数据网、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分别开通了智能语音服务热线电话010-68407499和4006121701,配备专业人员向用户提供在线语音服务;三是设立了专门的人工服务平台,与用户面对面交流,及时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并直接解答和反馈;四是开通了中国气象数据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及时向用户发送最新数据动态并进行交流互动。

 

  记者: 公众在使用资料的同时,应承担哪些义务?

 

  顾建峰: 中国气象局力求为每一位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资料和产品,用户在免费获取和使用气象资料的同时,也要承担一些基本义务。首先,用户注册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及时更新;其次,不得转让获取的资料和产品;第三,应在使用资料和产生的成果中注明资料来源,并及时反馈数据使用情况、应用效益;第四,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希望所有使用气象资料的用户,与我们一起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和谐的环境,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资料和产品的质量,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记者: 为方便公众获取资料,中国气象局对共享网站能力和共享服务流程做了哪些优化?

 

  顾建峰: 在共享网站服务能力方面,不仅向用户提供数据下载服务,同时还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可视化和各类气象资料叠加综合显示服务。如前面所说,中国气象数据网新增了面向专业领域用户的数据接口服务(API)、增加了支持海量数据共享的FTP服务,增加了能够适应现代用户快速移动办公和生活需要的移动应用APP服务。

 

  在共享服务流程方面,为方便用户获取资料,将原来的离线方式用户注册和资格审核流程调整为网上在线注册,简化了用户注册流程,用户可以在线完成注册信息提交并在两个工作日内获得反馈信息,提高了服务效率。

 

  记者: 中国气象局还有哪些渠道向公众提供资料共享服务

 

  顾建峰: 除中国气象数据网和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外,中国气象局还通过中国天气网提供监测预报服务产品。目前中国天气网已共享提供的产品共8类,一是气温、气压、湿度和风的预报及实况服务产品,以及雷电、降水等的监测服务产品;二是穿衣、洗车等常用气象生活指数产品;三是雾-霾等监测服务产品;四是全国公路、铁路沿线的预报及实况服务产品;五是地质灾害风险预报等地质水文气象服务产品;六是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七是海洋天气预报、海况分析等服务产品;此外还向专业用户提供数值预报产品及天气图分析。

 

  中国气象数据网、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与中国天气网互为补充,共同为各种用户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和产品,满足公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