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稳增长须力破供应链壁垒
海关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8%,其中出口微增0.7%,进口下降17.3%。从5月当月数据来看,出口降幅有所收窄,而进口跌势仍然持续。这表明当前外需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而内需依然疲弱。在进出口双双欠收的背景下,仍有一些亮点值得引起关注。
形成“优进优出”对外贸易格局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滑影响,我国进口跌幅令人担忧,但部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口呈现良好增势。今年1~4月,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进口额分别增长23.7%、4.1%、2.0%和2.3%,1~5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微降1.9%,降幅明显低于整体进口水平。此外,从主要产品出口表现来看,1~4月,交通运输机械、金属加工机床、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或技术出口额分别增长15.1%、10.6%、4.7%、2.4%和4%,远高于同期出口整体增速。除此之外,在今年春季广交会出口展区中,品牌展区企业只占到20%,但在出口成交中却占很大比重,有品牌、有质量、有竞争力的企业成交额仍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显示自主品牌出口开始发力。可以看到,我国进出口产品的“含金量”正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优进优出”的发展格局正在成型。
日用消费品进口增势迅猛
受外需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对进口形成的引致需求也有所下降,然而,国内消费需求总体强劲,带动了相关日用消费品进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进口下降的趋势。1~4月,我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酒类,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鲜、干水果及坚果,香蕉(包括芭蕉),毛皮、人造毛皮和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进口增幅分别为32.4%、13.6%、10.2%、16.3%、38.6%、80.4%、73.7%和16.4%。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从出口细分数据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持续提高,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值得注意的是,1~5月,我国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同比下降7.6%,而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额则下跌11.9%,出口降幅明显低于进口降幅,反映出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加值占比正不断提升,国内加工配套能力持续增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利好政策频出
下半年,伴随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序开展,将进一步带动高铁、智能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我国对外贸易“优进优出”的发展格局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扩大进口方面,自2015年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望刺激相关产品进口,进而带动提升整体进口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此外,按照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要求,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行动计划,出台具体工作方案,推动和指导地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措施,抓好政策落实,推动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作为,各种利好措施多管齐下,共同为外贸增长“加油”。
尽管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外贸利好政策有望于下半年发力,然而实现全年6%左右的增长目标仍有很大挑战。下一阶段,除了抓好落实既有的刺激政策之外,提升外贸相关服务业的配套能力,优化贸易通关条件,也有助于形成外贸发展所需的持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传统的“货物贸易”(TradeinGoods)逐渐转变为“任务贸易”(TradeinTasks),供应链壁垒也逐渐取代货物贸易壁垒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更为关键的要素。供应链壁垒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边境管理、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如果每个国家改善其中两个关键的供应链壁垒,即边境管理与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使运作效率提升至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50%,就能促进全球GDP增长5%,全球出口额增长15%。事实上,我国在降低供应链壁垒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包括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港口税费,提升从港口到店铺的陆上物流服务,增强远洋运输能力,促进贸易融资、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海外仓布局等。外贸服务基础条件的改善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外贸整体形势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修炼内功”的窗口,从优化配套服务环节着手,为外贸“稳增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