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举措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

30.11.2016  14:3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提出具体时间表及多条举措,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 
  那么《实施意见》在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保障农牧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又如何使意见中的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呢?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总队长王晓东就农牧民工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键词:落实监管责任 
  就《实施意见》提出的,工资支付的行政监管责任的相关内容。 
  王晓东表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很大,必须依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并落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体制,落实属地政府监管责任。 
  《实施意见》提出,要落实领导责任,包括:建立健全各地区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体制;完善目标责任制,将保障农牧民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由各级政府分管工程建设工作的负责人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按季通报,综合治理,制定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督办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工资拖欠案件,查处失职渎职行为。 
  关键词:健全维权机制 
  《实施意见》就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 
  对此,内蒙古劳动监察部门在健全举报投诉处置机制、完善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规定。 
  王晓东表示,目前,我区各地已经建立行业监管部门、总承包企业、劳动保障监察网上联动举报投诉窗口和受理窗口,公布专用投诉电话和全区12333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网址和地址,保障举报投诉人权益。建立健全联动举报投诉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分类受理处置,着力构建“全天候、全覆盖、全领域”监控处理机制,实现网上、网下举报投诉,按照职责分工归口受理。在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方面,2014年8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法人劳动保障信用失信惩戒办法》,明确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将企业失信惩戒信息作为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纳入自治区诚信体系建设,使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关键词:从源头治理欠薪 
  在《实施意见》中,对强化工资支付源头治理及理顺工资支付依法治理渠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此,王晓东说,按照“先落实资金,后立项建设”的原则,加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严禁建设单位先开工后补办审批手续,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结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负责审批的部门不得批准其新项目开工建设。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预防工程款拖欠。严格审查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加强对本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财政资金,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工程项目不得颁发开工许可。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建设,不得将带资承包有关内容写入工作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 
  王晓东表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拖欠工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调裁、调审、裁审衔接,及时办理欠薪争议案件。各有关部门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协助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处置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形成农牧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快速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截至10月底,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2.87万家,追发劳动者工资5.72亿元,涉及劳动者4.26万人;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1127.16万元,涉及劳动者0.74万人;补签劳动合同9.97万人;处理投诉举报案件2365件,处置工资类突发事件88起,涉及劳动者1940人;移交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75件,涉及劳动者3439人,涉及金额1365万元。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