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学费今秋起上涨

28.06.2016  10:51

  多个省份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将从金秋起上涨,广东、江西已出台调价方案,海南、内蒙古也已召开听证会。高校学费究竟应不应该涨?涨多少算合理?高校应该怎样应对教育成本上涨?

   广东江西高校学费上涨受关注

  广东省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将广东公办普通高校整体学费标准提高20.2%,其中高职院校学费标准上调16.7%左右。4月,江西也调整了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后平均学费水平为4000元,比现行3910元提高2.3%。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出“限涨令”,要求5年内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但到2013年,高校学费开始出现一轮“扎堆涨价”的热潮,广西、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先后上调了高校学费,其中艺术类和医学类的学费涨价幅度较高,个别省份达到76.67%。

  “涨价不应是完全市场化的上涨,也不应是无限的上涨,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广州市民罗浩说,他的儿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打算报读医科专业,学费的上涨让家庭感到了一定压力。

   学费收支不能是糊涂账

  专家提出,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只是“准公共产品”,按国际惯例,受教育者承担部分培养成本,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收取学费的问题在社会中一直是个敏感问题,应谨慎对待。

  天津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物价在涨,大学生培养成本在上涨,提高学费看似在情理之中,但学费标准不能突破政策规定的“红线”。应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要涨得有依据有道理。目前,有的高校培养成本没有详细的清单,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收支成为一笔“糊涂账”。

  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修订完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办法,明确哪些支出可以进入成本,哪些不得进入;以及科学制定高校生均成本各方合理分担机制,确定大学学生所交学费,剩余需要政府分担多少、学校自负多少等。

   提高收费标准不如多元化筹资

  “尽管高校学费上涨符合国际惯例,有其合理性,但从社会文化传承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多渠道开源节流,要比‘一涨了之’好得多。”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蕾说,不断上调学费,缓解了高校财政压力,但也可能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和办学目标的偏离。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学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社会捐赠等3个主要渠道。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经费过于依赖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比重太低。

  为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国际上很多知名高校都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姿态。这些高校或者通过网络课程等技术创新,来降低生均教学成本,或者利用自身科研优势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或者通过校友、商业公司、社会的捐赠获得资金。

  南昌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王锋认为,当前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机制没有区分教学质量,其实是一种新的大锅饭;在很多国家,获得社会捐赠的多少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校长拉社会捐赠,无非是靠学校声誉和高素质的校友群体。

  “与其提高收费标准,还不如鼓励高校‘多元化’开源节流。”不少教育专家认为,高校应采取包括社会捐赠在内的多元化方式应对办学成本的提高。这样,反而可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据新华社报道)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