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植物志》在呼和浩特首发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0日电(李国栋)7月20日,《大兴安岭植物志》在呼和浩特首发。《大兴安岭植物志》分四卷,共320余万字,将用中文、蒙古文和英文正式出版,全景展示了截至目前在大兴安岭发现的1881种维管束植物,填补了我国山脉卷植物志的空白。
据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闫宏光介绍,2013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启动《大兴安岭植物志》编研前期准备工作,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整理鉴定了2万余张植物照片,对8000余份植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深入大兴安岭南麓、黑龙江等地区开展植物标本补充调查,累计行程2万余公里,采集植物标本1万余份;收集大兴安岭植物的有关文献资料和科考报告,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咨询考证,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闫宏光说,《大兴安岭植物志》记录的维管束植物涵盖了大兴安岭的粮食、油料、水果、木林纤维、花卉以及绝大多数药用植物和食用蔬菜,是植物资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完整记录大兴安岭植物信息,掌握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摸清植物资源底数,为科学经营和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对合理开发利用大兴安岭野生植物资源,聚焦主责主业、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植物园首席科学家马金双认为,《大兴安岭植物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是大兴安岭乃至我国植物科学界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是我国以山脉为地理单元出版的植物志巨著之一,亦是收录大兴安岭植物种类最全的植物志,是研究大兴安岭植被、植被区系、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珍贵资料。《大兴安岭植物志》不仅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宝库增加了新内容,而且对研究、保护和利用大兴安岭野生植物资源、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据了解,大兴安岭南北长1544公里,东西宽558公里,贯通东北,直抵华北,98.7%的面积位于我国境内,77%的面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能量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大兴安岭成为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多种伴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宝贵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