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实习“困惑”

27.08.2015  16:30

  

  这个暑假大三学生宁珊没有回陕西的老家,她和两个同学在市区里租住了一间公寓,只为离实习单位近些。“没实习前充满了期望,可开始实习了才发现,根本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去打打工呢。”宁珊脸上满是失望。

  近年来,许多高校学子纷纷走向社会,利用暑期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据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

  实习可以说已成为大学生今后求职、进入社会的预演,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大有裨益。暑假是大学生实习的高峰期,为了获得一个实习岗位,不少大学生甚至放弃了部分课程提前进入实习岗位。理想的实习岗位“一位难求”,而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岗位是不是真的那么理想呢?其实,无论是被迫加入还是主动融入,暑期实践都是大学生们绕不开的“”。

  受社会就业大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招聘用人的重要标准,很多大学生甚至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实习生涯。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假期很多大学生能选择的大多是家教、零工这样的工作,“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大学生暑期实习也变得越发艰难。实习难与就业难一样,成为暑期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遭遇的“集体困惑”。到底是工作太“鸡肋”还是心态欠端正?如何通过假期实习更好地为日后就业铺路?其实,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远比找到一个实习岗位更重要。

   无奈的选择

  一边是难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另一边是做家教等短期打工工作轻松且收入高。今年暑假,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学生王萌最终选择了和同学一起进入家教市场站街等雇主。

  王萌的情况代表了大学生在假期实习的一种无奈。记者从自治区几所大学就业办等部门了解到,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和未来发展规划单位的过程远没有那么容易。大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面临着两个现实难题:首先是大学生自己获取信息难;其次是实习的成本难负担。目前,我市许多高校都设有分校,而这些分校往往是本科阶段学生就读,距离市区还有一定的路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都在市区,由此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给很多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学生带来了负担。

  在一些招聘会上,不少企业都愿意录用有经验者,为了与企业的需求接轨,王萌几乎每个假期都要去找兼职或实习单位,为的就是在毕业前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可几个假期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想要找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兼职或实习,光靠自己单枪匹马,真是太难了。”王萌坦言,大学四年没有人总愿意做家教,大家都希望能在假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实践机会,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很多人无奈地选择了做家教。

  虽然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含金量”能高一点儿,最好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但是这样的实践机会,面对庞大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记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宣传栏也看到,各种假期兼职、打工的海报铺天盖地,但最多的是家教,此外主要是散发传单、推销员、服务生等,与专业相关、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非常少。

  实习岗位一职难求是大学生实习的一大难题。据记者了解,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实习岗位事先声明“没有报酬”。即便如此,许多大学生还是愿意自掏腰包,以获得难得的工作经验。这也无形中加重了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负担。

  记者近日在我市一场人才招聘会采访时,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坦言,目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太可能再给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提供“练手”的机会。不过,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强,而且能在开学后抽空继续兼职,用人单位还是欢迎的。这位招聘人员建议,大学生如果自身实力一般,又想谋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最好是想办法找份暑期工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就像“鸡肋

  “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真正与业务有关的工作我都插不上手,到单位第一天,部门的老师交代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水和扫地,我难道是为干这个而来的吗?”这让放弃了打工、没有回家的宁珊多少有些失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大学实习生都表示,最初是抱着积极的心态上岗的,但却在随后的实习过程中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这边是学生们在抱怨,那边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实习生也颇有微词。不少企业表示不愿意招实习生,要招也只招大四的学生。大四的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因为很多岗位的技术性比较强,学生掌握技术要领至少得花上一两个月。王女士是我市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之前从未写过新闻稿,可是却都非常急切地想发表稿件,学校更是规定了发稿篇数甚至字数的要求。

  “这种急切完全不合常理。”王女士认为,初次接触一个行业,更多的应该是认识实习,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一个职业的体系和要求,并通过实习给自己将来的专业学习确定目标,“有的实习生不愿做小事,希望直接接触业务,其实事情不分大小,只要用心,就能从中学到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对此,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难处。我市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徐欣表示,现在企业岗位饱和,并没有那么多事情给实习生做,更何况实习生上岗时间太短不熟悉工作,不能交给他们太重的任务。“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吃苦精神不强,对重活累活经常推托。”徐欣说。

  而这也让暑期实习成了一块难啃的“鸡肋”,令许多大学生打起了退堂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学生利用暑期实践不断地积累社会经验、了解行业状态、选定未来方向,为将来的工作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一些学生因怕吃苦、嫌待遇低、不适应紧张节奏等原因,根本没参加社会实践。也有一些只是走个过场,为了向学校‘交差’,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习的最佳期限是3至5个月,而这也确实为暑期短时间的社会实践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实习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一次难得的经历,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作为大学生自身不能因噎废食,对实习产生抵触心理。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大力度,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内蒙古师范大学一位负责指导学生就业的老师这样表示。

  “锻炼”与“盖章”之惑

  在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读大二的郭嘉今年一进入暑假就去我市一家电视台实习,一个多月过去了,郭嘉说,在电视台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学校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要多。他的体会是,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机会少,以致动手能力很差,有时连最基础的新闻稿都写不好,通过实习,得到许多锻炼,特别是在摄像方面掌握了不少技巧。所以,利用假期去实习,能为以后找工作做些铺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浩浩荡荡的大学生实习大军中,除了郭嘉这样态度积极以提高自身能力为主的学生外,很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实践表上的一个公章,参与实践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多少与将来就业结合的想法。“我参加社会实践只是为了盖个章,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我市某高校大三的冯磊告诉记者,他是学法律专业的,学院规定暑假要去律师事务所等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还发了实践鉴定表,开学时必须上交,参加实践是假,盖个公章才是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像冯磊这样单纯为了一枚实践公章而纠结的不在少数。

  市民陶先生的女儿今年大四,陶先生从来没有让女儿参加过假期社会实践,每到假期他在单位帮孩子盖个章就算把社会实践应付过去了。陶先生说:“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公平甚至是危险的遭遇,在孩子心智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让她参加社会实践我有些不放心。孩子平时读书已经很累了,放了假不如让她好好放松放松,享受生活。将来工作的时间很长,待人处世将来再学也不迟。

  部分受访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可现实的问题确实不少,比如在校大学生没有经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单位因此不愿意录用,简单的文秘、录入等工作又对专业技能提高没有帮助等,他们希望社会能抱着宽容的态度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

   缘何成为“鸡肋

  “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我连领进门的师傅都没有。想学点实践经验,真的不容易。”说起实习的经历,宁珊有一肚子苦水。她在一家设计公司实习,刚去时没有经验,除了一些端茶倒水的杂活,正经工作一律没机会接触,老员工不愿意教,更不给机会上手操作。

  “去的时候,憧憬着要好好表现,攒点职场‘经验值’。可是去了之后,经常干些整理材料、打字复印的工作,‘完全被当成没有工资的廉价苦力’。”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实习的大三学生李潇潇告诉记者,自己这一个多月几乎是数着日子等实习结束,等公章盖了就走人,“毫无技术含量,小学生都能做。

  “没有存在感。”不少实习生还向记者“吐槽”,正式员工会自然形成小圈子,把实习生隔在圈外,这让他们很难受。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的小江对记者说,“实习生经常被忽视,只有在需要我们干活时,你才有存在感。”小江说。

  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大学生表示,选择实习单位,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提供的学习机会。因此,“工作机械重复,学不到太多东西”也成为“鸡肋实习”的一个重要成因。“有时候实习生只是廉价苦力,一进来就被当作正式员工使唤,并不会有人来教你什么。”小江说。

  “每到寒暑假,就有不少实习生抢着要来实习,但很多实习生干了不到半个月就开始撑不住了。”我市某媒体的一位从业者这样对记者说。

  “大学生来这里实践都是从零做起,学习能力很重要。”徐欣告诉记者,在每年接触的众多大学生实习者中,不乏优秀者,但总体情况也只是及格。究其原因,是目前大学教育在联系实际方面相对欠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非常肤浅。

   收获精彩

  “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绝不只是书本知识。”这是许多参加社会实践后的大学生的共同感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无论是心态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与人交流沟通、社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也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观。

  刚刚大学毕业踏入职场的杨洋,也对实习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认为,“敷衍”式的实习绝不是好事,不仅浪费了“准就业”的实践机会,而且也缺少了就业前的缓冲和铺垫。

  我市某高校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赵老师认为,实习是学生步入职场前的“热身”。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定位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掘兴趣所在,提升做事技巧与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小到一个技能,大到为人处世,都可以从实习中得到积累。“学生因实习表现优异而留在原单位就业的成功案例并不鲜见。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杨伊生认为,要使大学生暑期实践更有“含金量”,获得更直接而生动的社会经验,学校、实习单位等全社会应形成合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指导,从而使实习生不致沦为“打杂工”或被闲置。

  而在徐欣看来,除了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以外,用人单位并不太关注实习生所学专业,而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恰恰是他们最看重的品质。“不管身份是什么,专业是什么,一旦你接受了这份工作,就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它。这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起点。

  “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首先得让企业认可,只有将一些‘小事’做好,才可能争取到做‘大事’的机会。”徐欣表示,实习本来就是观察领悟的过程,要学会在琐事中总结、感悟。学生们之所以有这么多抱怨,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以及“打杂”的意义所在。

  “同时,学校也要引导学生走出‘盲目’的实习状态,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另外,社会也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不能把在校学生的实习当作一种负担。”杨伊生认为,除了学生本身之外,政府还要扶持发展与教育有关的社会服务,使用人单位帮助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尽义务,甚至当作一种麻烦,这样实习生的“尴尬”状况才能有所改善。

  学会体悟

  对于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认为,实习对于年轻人的未来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但在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首先,学生必须认清实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为了帮助你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状态、行情要求。所以学生们首先不要抱有过高期待,要知道,用人单位是不可能总让实习生做太多有挑战性的大事;其次,实习就是当别人的助手,而助手的工作更多的是琐碎繁杂的工作。但如果学生自己能在这些繁琐的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领悟,还是能在其中学习到不少东西的。

  赵老师则坦言,学校也有责任针对暑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求,多组织社会单位与学生的对接活动,帮助学生延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学校可建立针对校内学生的专门服务机构,对于有用工需求的校外用人单位,由学校出面,对营业执照、用人信息等进行核实备案后再向学生推荐。另外,学生自己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与社会的对接面,从中发掘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机会。

  “其实,无论是做一次义工、成为一名志愿者,还是到乡村支教、进行一次实习……所有这些都不失为暑期实践更广阔的选择。将参与暑期实践的选择权更多的交给学生,校方适度放手才能真正让‘暑期实践’摆脱在学生心目中的‘鸡肋’定位。”韩成福表示,当暑期实践不再“胶柱鼓瑟”,学生们才能真正愿意“躬体力行”。(记者 刘军 文/图)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
库布其沙漠实现绿富同兴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作为我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