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出石哈河人新希望
收获(资料图)
剪枝(资料图)
蔬菜直销店(资料图)
“建一个大棚,打造一个金饭碗”“经营一个大棚,超过百亩田”……这是山旱区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中旗石哈河镇农民通过种植温室蔬菜大棚脱了贫,走上致富路,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转变种植方式,绿色瓜果受欢迎
“以前没种大棚的时候是靠天吃饭,种一坡,拉一车。自从2007年种了大棚,比过去种大田强多了!我现在种的5个棚,除了雇人的工资等一切支出,一个棚下来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靠种植大棚富裕起来的敖兰在说。
从2007年开始,石哈河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以每建设1亩温室大棚,项目及政府补贴9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的方式,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到今年,全镇共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911座,育苗基地1处,并形成了集中连片100座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5个。
为了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石哈河镇还成立了日光温室蔬菜合作社,聘请了设施农业专家,购置了流动服务车,对全镇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从生产、管理、销售全程进行跟踪指导。
另外,石哈河镇农民大棚种植品种也不断更新,除西红柿、黄瓜等品种外,菜农们还积极尝试引进新品种,使全镇的蔬菜品种由过去的个位数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
农民跟着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强
石哈河镇大棚数量多,可是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销路便成了问题。为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今年,石哈河镇引进中旗四毛头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了菜农的216座蔬菜大棚,返聘了部分种植户,并在海流图镇开了一处90多平米的石哈河绿色蔬菜直销店。四毛头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建忠说:“石哈河镇的大棚蔬菜没农药,是纯绿色食品,很受欢迎,几天的功夫就销售了1000斤左右。”
李海龙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去年,他的10万斤西红柿由于没销路,只卖了2万斤。今年,李海龙把10亩大棚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则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还能挣4000元。“蔬菜只有卖出去,才能实现价值。合作社帮助我们解决菜的销路问题,我们就不用愁卖不出去了。”李海龙高兴地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温室蔬菜的市场竞争能力,石哈河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户以现有温室蔬菜种植园区为基础,积极与外地企业合作,把温室大棚以每年每亩1500元的价格出租给企业,企业以每月每人4000元左右的工资返聘农民当工人,使公司与农户形成紧密的生产联合体,降低了农户自主经营的成本及风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充分发挥了各蔬菜专业合作社内引外联作用,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协调运作,在选定种植品种时,与外地客商达成协议,农户根据客商需求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种植品种,客商负责收购,确保了农民的种植收益。(记者 梁震英 文/图)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