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关为满洲里口岸扬起风帆
原标题:大通关为满洲里口岸扬起风帆
千帆竞发,百货汇流。大通关为满洲里口岸扬起风帆,推动满洲里口岸抢占发展先机,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凭风借力,以最快的速度航向全世界。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肩负着中俄贸易主要疏运任务,在国家向北开发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这个口岸开展的旨在“整合口岸资源,集中口岸力量,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扩大对外开放”的大通关,无疑是口岸发展的历史选择。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将大通关工作作为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口岸联检联运等部门以大通关为使命,积极参与,密切协作,打破条块分割,携手推进口岸大通关工作。通过开展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扩大口岸跨区域合作、开展中俄毗邻口岸合作等工作,大通关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口岸勃发了生机与活力。
——促进了口岸效能提升
在口岸大通关工作的引领下,满洲里铁路口岸的通过能力将由原来的3000万吨达到7000万吨。铁路口岸进口原木每批运单周转时间,由先前的19小时缩短到现在的5小时,边检检查一列货车由先前的40分钟,减少到现在的8分钟。公路口岸的通过能力已达到人员1000万人次、车辆100万辆次、货物300万吨。公路口岸客车出境由平均4—5小时,减少到最短为10分钟,通关时间平均减少70%。客车入境、货车出入境通关时间均减少60%以上。
——保障了口岸高效运行
近几年来,口岸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边贸政策调整、铁路进口原油取消、铁路运价上涨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口岸大通关工作的推动下,遏制了口岸货运量下滑,口岸货运量和进出境人数取得了新突破。2014年,满洲里口岸货运量3010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口岸进出境人员152万人次,同比增长3%。
——增强了口岸发展活力
在口岸大通关工作促动下,满洲里口岸通关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俄方口岸以及中俄外经贸企业和进出境人员的认可和赞誉,赢得上级口岸部门的肯定。2013年满洲里口岸获得“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的殊荣,进而显现了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风采,坚定了外经贸企业和货代公司在满洲里口岸经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吸引了国内口岸前来洽谈合作,开通了8条亚欧班列、专列线路,增强了满洲里口岸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在茫茫草原上架起新丝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满洲里口岸的发展成果,来自于咬定大通关不放松,锲而不舍地推动大通关工作深入开展。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思想共识。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满洲里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通关工作领导小组,在口岸委设立办公室,不定期召开大通关会议、口岸联席会议,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部署安排口岸工作。二是充分调动口岸部门参与。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给力大通关工作磨合,促使口岸各部门形成共识,自觉为大通关献策出力。三是完善工作监督制约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社会监督、民主测评活动,采取向出境旅客、进出口企业、涉外旅游部门问卷方式,评判口岸各部门在大通关工作中的表现,起到督促、激励作用、促进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夯实大通关基础。
满洲里口岸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口岸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口岸设施建设,创造人乐其行、物畅其流的口岸环境,为口岸大通关打牢基础。一是实施公路口岸改扩建工程。2008年至2009年新建了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的公路口岸旅检通关大楼,对公路口岸货车待检停车场进行了改造扩建,改善了口岸通关环境,使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达到人员1000万人次、货物300万吨和车辆100万辆次。二是建设铁路口岸国际货场。2008年开工建设的铁路口岸国际货场项目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投资33亿元,主要包括铁路物流中心、煤炭散装货场、汽车专业货场和化学危险品等专业货场建设,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装能力将增加到7000万吨。三是推进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实施了航空口岸扩建工程,使西郊机场的设计标准达到4D级。2009年5月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经开通了满洲里至俄罗斯和蒙古国7条国际航班,每周进出港国际航班22架次,2014年进出港旅客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