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玻璃产品在欧遭遇反倾销

03.02.2015  18:13

近年来,中国与欧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日,中国商务部转载欧盟商务网发布的消息称,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丹尼尔·罗萨里奥(Daniel  Rosario)确认,欧盟贸易仲裁机构于2014年12月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过程复杂

  该消息称,按照进程,自立案起9个月内,欧盟将进行调查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丹尼尔·罗萨里奥强调,这一调查同此前中欧通过艰难谈判最终解决的太阳能电池板一案毫无关联,并且涉及领域及金额也小很多。欧盟太阳能产品制造商宣称,即使将进口关税考虑在内,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价格也远低于制造成本。

  就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立案之后的调查会涉及多种技术性的法律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欧盟发布的消息中引用了欧盟太阳能产品制造商的表态:即使将进口关税考虑在内,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价格也远低于制造成本。

  据了解,在2016年之前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成员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正常价值计算的时候,可以用第三国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为参照。“我们应该观察一下,欧盟在之后的调查中究竟会不会引入第三国价格,还是真的会以中国国内制造价格作对比。如果是后者,最终的结果对我国相关企业有利,这也说明欧盟反倾销调查正朝着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陈卫东说。

   中企应发挥主动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姚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涉诉企业应发挥主动性。

  “调查当中官方层面的沟通十分必要,但企业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比如尝试主动和欧方应诉企业尤其是所涉及的龙头企业进行沟通,看看能不能与之达成某种合作,从而撤销调查。”姚铃说。

  “毫无疑问,中国相关企业应该保持信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研究主管高连奎也非常重视企业的参与,“简言之,这就是一场贸易战。现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太阳能象征着一条未来发展之路,欧洲对这一新兴产业非常重视,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相关产品异常敏感。在此前的中欧光伏贸易之争中,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面对此次反倾销案件具有妥善处理的能力,应该积极地举证、回应调查。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对此也表示认同。她向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道,涉及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进行多轮,而发起此次调查一是欧洲相关企业基于市场因素的考虑,二是表现出欧美联动对中国光伏产业打压的倾向。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中国的光伏企业都应该保持信心,积极应对。

  “经过此前的中欧光伏战,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了整合,非常注意国际规则,在价格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协调机制。中国的光伏企业还是经得住考验的。”张莉说。同时,张莉建议相关企业适当调整出口战略,在欧盟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努力开拓市场,使得出口渠道多元化,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