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平顶山村:绿染荒沟满地金

20.05.2015  14:28

  走在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的荒沟上,满眼的扁杏树茂密葱茏。

  提到今年的扁杏栽植,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明说:“今年又栽了1100亩。有个新变化就是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了300多亩,余下的700多亩人工栽种到荒沟里。”

  平顶山村耕地少,荒沟多,如何充分挖掘荒沟的潜力,杜福明绞尽脑汁:本地家杏生长了多年,每年都能结不少,土地又是沙质土壤,透水性好,家杏能成活,生命力强的扁杏估计也能活。

  2002年,杜福明撺掇村委会的几个村干部“组团”在荒沟里种上了扁杏。几年光景,“不用费事修枝,不用多施化肥”的扁杏长势旺盛,经济效益很好。“村民只有看到效益,才会信服,才可能跟着种扁杏。我这1亩地平均1000块钱是板上钉钉的。否则,单凭说服、鼓励,作用不大。”杜福明解释到。

  扁杏种植技术简单,田间管理相对容易。杜福明举例说:“扁杏和山杏剪枝不同,叫疏枝,用锯条从根部把交叉、衰老的枝杈疏掉,通风还透光,比剪枝省事有效。”扁杏栽种一次,多年受益,投入少,回报率高。“这就好比爷爷种下树,儿孙几代人都能享用。”一直没吭声的村民邱广臣终于开了腔。

  “杏仁可提取杏仁油、维生素B17,能加工成杏仁粉和杏仁露。杏壳也是宝贝,是加工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对扁杏颇有研究的杜福明赞不绝口。

  从2002年的几百亩,到2006年的3500亩,再到去年的3800多亩,平顶山村的扁杏经历了递进式的“扩张”。昔日的荒沟变绿了,村民的腰包变鼓了。“去年年产杏核380吨,产值3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杜福明说。

  村民的种植热情为扁杏产业凝聚了“高人气”。平顶山村的改变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激发起杜福明酝酿更宏大愿景的壮志。

  建一个育苗基地,独立育苗不再“受制于人”;成立一个合作社,让零散栽植“化零为整”;引进一个深加工项目,提高扁杏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办一个杏花节,打造平顶山杏花旅游产业。杜福明为扁杏产业设想了豪气冲天的“四个一”,“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村就得改叫扁杏村,或者再响亮点叫‘杏花村’!”杜福明笑着说。(特约记者左志宇)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