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韩红梅孝行感动乡邻

05.12.2014  13:30

  韩红梅是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奈林他拉嘎查人,是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在生活中,韩红梅怀揣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今年35岁的韩红梅,家有8口人,但是她却算是这个四代同堂大家庭的顶梁柱。上有91岁的姥姥婆婆、76岁的公公、72岁的婆婆,还有在牧铺上生活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72岁表哥,下有14岁的儿子和3岁女儿。

  韩红梅的丈夫2012年8月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为了村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重担就落在她身上。在她看来,儿媳和女儿是一个角色。她用一颗孝心把这两个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因婆婆在年轻时劳累过度落下了顽疾,腿脚不好,所以照顾91岁姥姥婆婆和公公婆婆、表哥成了她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家有4口70岁以上老人的在哪里也都是罕见的,照顾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从饮食起居到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她把4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忙完农活儿,顾不上自己歇一会儿就开始洗老人的衣服、床单和被罩,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一日三餐,一年365天,日复一日。由于人口多,她每天起得特别早,收拾屋子洗洗涮涮后又睡得很晚。老人们身体不好,她还定期带4位老人到奈曼旗人民医院体检看病,给老人抓药煎药,每年给老人治病吃药就得花费上万元。当记者问:“你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觉得累吗?你不觉得照顾老人是件挺麻烦的事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韩红梅很是坦然,她微笑着说:“既然我嫁到这个家,我就有义务照顾好家里每个人,虽说有点累,但人心换人心,我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也从中获取到了生活的快乐,也为我的两个孩子做了榜样,我老公对我非常好,累也值得。”

  天气好的时候,韩红梅总是把姥姥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她的两个孩子就在太姥姥身边守候着,伺候太姥姥。家里买了好吃的,两个孩子总是先给太姥姥、爷爷奶奶,从不自己先吃,太姥姥生病了,红梅给老人喂药,老人有时怕苦,不爱吃药,她的小女儿就在太姥姥的耳边小声说:“太太吃药吧,吃药就好了,就不疼了”。“每当听到三岁女儿童声童气地劝太太吃药时,我感觉好笑又特别的幸福。”这位朴实、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说出这句话时的表情足以证明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无论胜败,贵在坚持。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韩红梅的表哥,是韩红梅婆婆同父异母妹妹家的孩子,其母在他年幼时去世,自那时开始,表哥一直跟韩红梅婆婆一起生活,红梅结婚后就承担起了照顾表哥的担子。无论晴天还是刮风下雨,10多年来,她都骑着马给住在牧铺的表哥送饭送菜,生病了就带他去看病,把表哥的屋子收拾的很干净,把该洗的衣服,带到家里,洗好了再送去。由于牧铺离家比较远,她不忍心看着公公来回走给表哥送饭菜,总是比公公起的早,先动身给表哥送饭送菜。家里有老人,每到节假日家里客人就多,有时一来就是20多口人,一住就是好几天,红梅的劳动强度就非常大,有时把她累的连饭都不想吃,不管多累她都热情招待每一位客人,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大家,亲朋好友都夸她是好样的。

  记者问韩红梅婆婆:“您对您的儿媳妇满意吗?”老人用很不熟练的汉语说:“很满意,如果不好,这四世同堂的家庭早就四分五裂了,我家红梅太累了,每天要照顾我们4个老人真的不容易,我非常喜欢她,我也拿她当做女儿,家有这样的儿媳妇,是我们修来的福。”

  韩红梅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着她的亲人、朋友、邻里,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用她那一颗孝顺之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每当提起韩红梅这个人,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特约记者宋妍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