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妇联扎实推进《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实施

09.09.2015  17:14

    2010年,《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落地鄂尔多斯,5年来,项目累计赠报3044份,惠及全市74个苏木乡镇街道和940个嘎查村社区,推动实现了“一家一报”目标。5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市各级妇联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和实施办法,不断加强协调配合和跟踪落实,确保每一份项目赠报来去有踪、掷地有声、用到实处、发挥效用。5年的项目实施,基层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层妇女组织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加扎实更富成效,有力推动全市各项妇女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鄂尔多斯市妇联先后获得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并两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一、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实施项目

    鄂尔多斯市妇联把《中国妇女报》作为“无声的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良师益友”进行宣传推广,把《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作为建好“温暖之家”、促进妇女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拔高认识、抓好抓实。一是充分认识《中国妇女报》的基层优势。《中国妇女报》一直以来就是妇女运动的战斗号角。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网络信息化推动新媒体全民普及,但《中国妇女报》的基层优势却日久弥新:在思想上,她是党的妇女事业的喉舌阵地,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她与生俱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她便于携带,易于储存,方便阅读浏览,弥补了偏僻乡村网络不畅、部分妇女电脑知识欠缺的不足;在内容上,她可以挖掘真相,进行深度报道,给妇女群众提供一种背后的精神力量。二是充分认识《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时代内涵。《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是国家财政支持妇女事业发展的一项文化帮扶项目,每一份赠报都饱含着党和政府对基层妇女组织的殷切期望、对妇女群众的亲切关怀,更承载着妇女群众自我提升发展、实现中国梦想的历史使命,作为妇联我们责无旁贷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妇联干部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项目赠报及时准确地送达到基层妇女群众手中,组织她们读好报、用好报,充分发挥赠报效用。

    二、加强组织部署,确保项目实施到位

    鄂尔多斯草原幅员辽阔,许多嘎查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妇联严格把好“五道关”,确保每一份赠报能够及时送达或尽早转达到项目点。一是把好组织领导关。我们及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宣传部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下发实施文件,从制度上保证项目实施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对接、有台账可查。二是把好协调配合关。各旗区妇联与属地邮政部门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商讨投递方案,定期查询和反馈赠报投递及收发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部署。三是把好邮寄名址关。市妇联根据旗区实际分解赠阅数量,切实把赠报优先落实到最困难、最需要的嘎查村,同时,建立乡镇、旗区和市妇联“三级联审”工作机制,确保项目点上报的邮寄名址信息准确无误。四是把好邮路畅通关。针对一些特别偏远的嘎查村,进一步整合优化邮路,将报刊投递到乡镇妇联或邻近交通便利的嘎查村,再由包村干部、妇代会主任及时捎带到项目点。四是把好责任考核关。把项目实施列入旗区妇联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通过年中抽查、年底验收并结合表彰奖励活动,切实增强妇联干部做好项目实施的自觉性、主动性。五是把好项目带动关。从项目中拿出部分名额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实施“订一赠一”赠报机制,结合其他激励措施,提高妇联实施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中国妇女报》宣传推广和征订发行工作。

    三、加强工作融合,充分发挥项目效用

    多年来,市妇联把项目实施与各项妇女工作有机融合,抓好“五个结合”,最大程度发挥项目赠报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一是与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结合。把“妇女之家”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宣传舆论的坚强阵地,将项目赠报优先覆盖到没有《中国妇女报》的“妇女之家”,努力实现“一家一报”,让每一名妇女走进“妇女之家”都能读上报,把“妇女之家”建设更温暖、更有文化味道。二是与“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相结合。组织动员妇女群众在“妇女之家”广泛开展“漂流读报”、“抄报学字”等各类读报、评报、用报活动,通过全国各地的精彩工作点拨妇联干部工作思路;通过生动鲜活的典型事迹激发妇女群众干事创业热情,让赠报真正成为妇女群众提升素质、建功圆梦的有力助手和精神支柱。三是与评先选优活动相结合。从项目赠报中抽出一定数量,为全市“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手等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免费赠阅。同时,我们为项目示范点免费赠送了一批报刊架作为奖励,通过示范带动推进项目更好实施。四是与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结合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家庭参与“读报进万家”、“读报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读报、学报、用报活动,切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五是与新闻宣传工作相结合。制定出台了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制度,鼓励动员妇联干部善于挖掘基层妇女工作,认真写稿、积极投稿,充分发挥赠报宣传舆论作用,将好的工作方法和优秀典型事迹展示出来,激发妇联干部工作热情,进一步推进各项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多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在实施好《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力量推进《中国妇女报》的宣传推广和征订发行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项目实施期间,各级妇联从妇女人均一元经费拿出30多万元征订妇女报刊杂志,其中累计征订《中国妇女报》824份,推进城乡“妇女之家”实现了“一家一报”,同时,基本实现市委分管领导、不驻会副主席、妇联执委常委以及三八红旗手等优秀妇女典型人手一份《中国妇女报》。在积极争取下,越来越多的妇委会、女工委开始征订报纸;部分地区、单位将《中国妇女报》纳入党报党刊征订范畴,但这些离“哪里有妇女组织、哪里就有《中国妇女报》”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下一阶段,市妇联将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基层调研,不断推进妇联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