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铁良:巧手“雕制”民族情

11.12.2014  14:48

  55岁的孟铁良是一个淳朴率真的达斡尔族汉子,个头不高,黝黑的脸庞透出沧桑和坚毅。他的汉话很生硬,交流中还不时地夹杂着民族语言,单从外表看,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情结和艺术天赋的、能从事多种雕制工艺创作的能人。

  孟铁良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那幼小的肩膀过早的就扛起了这个家,带大弟弟妹妹、为生计奔波,众多的压力让他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然而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反而因为经历的磨难而铸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

  灵感源于血脉之情孟铁良从小就对绘画、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他的灵感在达斡尔族的血脉中。上小学时,课本边上、作业本的背面被他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动物、山水、花草树木、勒勒车……因为少年辍学,如今,孟铁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猎取心,平时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他的案头总是摆放着手工制作、雕刻艺术等各种书籍,一本词典和一些被翻得破旧的中学课本,这些足可以看得出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也正是有了知识这个强大的根基,才使他艺术创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走进孟铁良的工作室,就如同走进艺术宫殿,一幅幅精雕细琢的版画,一把把具有浓郁达斡尔民族特色的手工猎刀,一件件民族乐器……没经过专业培训,没受过高人指点,也没师从名门,他的艺术创作纯粹来源于生活。小的时候,看到家里没有装米面的箱子,他就亲自动手制作;看到有漂亮的画,他就会照着临摹,而且画得有模有样。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画纸,墙壁、木板就成了他的画纸,孟铁良的执着,练就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他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民族手工艺人,美术功底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也正是在木板上画画,开启了他制作版画的艺术领域。

  讲起他第一幅版画作品,孟铁良至今记忆犹新,言语间颇有些自豪与激动。1990年,工作在鄂伦春旗农牧局的孟铁良被派往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在职学习,学习之余,来自内蒙古各地的学员都通过歌舞、朗诵、绘画等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不善言辞的孟铁良经过构思,在木板上雕刻出了一幅立体效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艺之精湛、构思之巧妙,轰动了整个校园,他的老师还在这幅浮雕上提了一首诗,这个作品在他毕业的时候作为珍贵的纪念品留给了学校。

  创作融于民族元素孟铁良的所有创作都离不开民族元素,他所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他的版刻画,不需要打草稿,随想随画随刻,内容所展示的大多是久远的达斡尔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上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轮车、弓箭、摇篮和人们饲养的动物,生动的再现了古老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由于都是即兴创作的手工制作,孟铁良的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随着制作完成就都被买走或赠与朋友,所以每一幅都是绝版。

  孟铁良的艺术创作坚持多年不断,并创出了名气,特别是在他的家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库如奇乡,有着民族工艺创作第一人之称。2002年,应家乡政府的邀请,为库如奇乡建设的达斡尔民俗屋搞艺术装修。“还要找一个已经走出去的人回来做这件事,他真的就有这本事吗?”这样的质疑声从他回去之后一直在传播着,但是随着这幅大型浮雕的雕刻完成,这样的质疑立刻就消失了,换来的是一片惊叹和赞许。民俗屋内满墙壁贴挂的由孟铁良创作的大幅民俗浮雕,创作思路之新、民族韵味之浓、雕刻工艺之细让所有参观者无不称奇,流连忘返。

  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谈及这次艺术创作,孟铁良至今印象深刻。这样的大幅浮雕创作是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他不仅没有正规学过浮雕,平时创作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到底接不接这个任务,接了以后该如何干,能不能干好?当时他的压力特别大,为此彻夜未眠,一个个方案在他脑海中浮现,一种种效果图在他眼前展现,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他就已经成竹在胸,毅然接受了这个全新的挑战。他彻底颠覆了以前创作人用小块雕刻后进行拼接的思路和方法,独立对全幅7米乘2.4米的大面积浮雕进行整版刻画,并采用高难度的同纹样双面调技法进行雕刻,此后,他都吃住在工作室,不分黑天白天的工作着。两个月后,他把完成后的作品摆在了人们面前:象征着民族图腾的苍健的雄鹰舒展着羽翼搏击长空,在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达斡尔人用双手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园……这简直就是一幅达斡尔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的缩影!人们惊叹了,惊叹于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品的精美,惊叹于达斡尔族民族风情能够以这种方式惊艳展示,更惊叹的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民间手工艺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这是一次艺术灵感的爆发,也是一次艺术积淀的爆发,更是孟铁良浓厚民族情的爆发。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心里还满是甜美和感动。遗憾的是,由于保管措施不力,他的这些作品现在仅剩下几张不很清晰的照片。

  工艺传自古老生活近几年,孟铁良对民族手工刀具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们都知道他手巧,撺掇他制作过去游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猎刀,为了这,孟铁良没少花费心思。大到刀具的钢材、刀把木材的花纹,小到配料用的铜和磨具,为了改变过去手工切割耽误时间切损伤手的状况,孟铁良从实践经验中摸索,改良了专门用于制作刀具的电锯和其他制作工具。现在除了钢材和铜料需要在市面上购买,刀把刀库等能动手制作的地方都是他亲手制作。为了使制作出来的刀具能够保持原生态,他在木料的选取上也费了不少心思。也正因如此,孟铁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族手工制作艺人。当然,孟铁良从中不仅感受着自己的民族情节,同时也通过自己制作精良、展现原生态的手艺而增加了不菲的收入。

  退休在家不用工作了,可孟铁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屋里屋外的忙个不停,他有好多的心愿还没有实现,这些都是他努力的方向。这几年,他不惜花大价钱,收藏了许多能反映过去生产生活场景的勒勒车等制作所用的材料,构想着要用自己的手艺,制作出一系列反映达斡尔民族久远生活场景的微缩景观,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民族感情,也要把祖辈留下的文化去传承。说孟铁良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一点都不为过,他清了清嗓子,给我们演唱了一首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民歌《骄傲的故乡》:“站在莫力达瓦的山顶遥望蓝天,达瓦人的勒勒车从森林走向草原,穿过沼泽千条河,依山江河建村落,这就是达斡尔人的家园……”当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与他的民族情结相吻合时,他就会爆发出超凡的能量。多年来,孟铁良始终致力于把民族文化以手工制作的形式推介出去,浓浓痴情,丹心不改,犹如一坛历练的陈年佳酿,散发着他执着追求的民族情怀。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