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玩转社交网络是该制止还是顺其自然?
“在朋友圈里有个网友私信我,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今年多大了,并让我发张照片给他看看。犹豫片刻后,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心,我还是照做了。可没过多久,问题又来了,他说反对我关于一个电影的评价,一来一回我跟他说了七八句,慢慢觉得有点不对,等我去看了他的主页,才知道这个网友是个11岁的小孩儿。”已届而立之年的白先生心情有点复杂,迅速结束了这次交流:“他再说什么我也不理他了。”
社交网络将人们拉进了同一个话语空间,代沟也可以轻松“跨越”,和智能设备一起长大的孩子们,对相关软件的操作有时比大人们更加熟练。而看着跟自己一起刷微博刷朋友圈的孩子,家长们不免喜忧参半:该提前指导还是顺其自然?
孩子跻身“低头族”愁坏家长
“太魔性了,简直停不下来!这要是我们家孩子,非抽他不可!”看到朋友在微信群里转发“小学生世纪骂战”视频时的评语,家住昆区海威小区的祁女士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祁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五年级,平时趁父母不注意,总是拿起他们的手机玩。不过最近,祁女士发现,虽然女儿很少发布“原创”内容,但转发和评论却常有。起初,看到女儿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几个抽奖信息,她还以为又是无良企业盗号操作,问了女儿后才知道,的确是孩子自己转的,因为她觉得那些转发@好友,然后抽iPhone6的广告内容都是真的。然而,等她看到女儿发出的一些微博评论,不由得更加担心起来。“她很喜欢跟着微博推荐的‘热门话题’去看东西,里面经常都是娱乐新闻或者大人一看就知道是网站故意挑出来的争议话题。女儿好几次都在一个明星的微博下留言,大部分是表情,有一次是‘你帅你说了算’,还有‘侧脸好迷人’……。”祁女告诉记者,看到这些留言,她担心会让三观稚嫩的孩子受到负面影响。
“儿子今年才小学六年级,就已经是手机不离身了。每天都把手机攥在手里玩微信游戏‘雷霆战机’,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不仅如此,儿子上课时玩手机已经被老师发现两次了。”一提到孩子沉迷于微信游戏,家住青山区富强路二号街坊的刘女士就头疼不已。
专家:不能任由孩子“顺其自然”
“才11岁的小孩儿,也去评论时政新闻,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在我市某文化传媒公司工作的小杜,从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让她使用了智能手机。“最初,我也担心女儿会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骚扰,但监督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女儿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比自己想得要规矩得多。她不会加陌生人为好友,也没什么兴趣跟大人交流。倒是驰骋在网络的海洋里,让女儿大开眼界,现在女儿经常和她爸爸讨论时事政治、社会伦理道德等,让女儿受益良多。”此外,她还欣喜地发现,虽然女儿不太跟大人们交流,但依然能从成年人发布的信息中有所收获。“有一次她把姥爷出去旅游,拍照片、写诗晒到微信朋友圈的细节写到作文里,还被老师勾出来表扬了。”
然而最近,杜女士发觉女儿在微博和微信上参与关于新闻时事的讨论时,给她带来了很多困惑:“有些事大人也很难解释清楚,就像‘老人摔倒扶不扶’这种新闻,成年人都在争论,给孩子解释就更难了。”被女儿追问过南京“彭宇案”真相的她感慨不已:“我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给她讲呢?”杜女士称,她担心女儿在社交媒体上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虽说让孩子开阔眼界,关心社会是有必要的。但现在网上的讨论特别复杂,我不希望灌输给孩子一种固定的观点,也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
我市某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崔老师称,比较小的孩子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是需要家长进行指导的。要让孩子认识到,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上的社交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只是换了一个场合。
“社交媒体上的不良信息很难屏蔽,这是时代发展的特点,所以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没有能力对一些事物进行独立的判断,完全‘顺其自然’的做法不可取。”她同时强调,也不能说因为有问题,就禁止他们用,父母可以做一些限制,比如孩子使用社交媒体有时间段,明确他们使用这些软件的目的是什么,而不仅仅是只给出建议。(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