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未来孵化梦想内蒙古创业园孵化基地裂变释能
《内蒙古日报》 2014-09-19
呼伦贝尔市:“123456”催生15亿元
呼伦贝尔市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新能源、口岸贸易基地。2013年以来,该市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农牧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并通过扎兰屯市工业园、海拉尔中俄蒙文化创意产业园、物流创业园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新增就业岗位上万个。“网络创业孵化基地”、“民族文化产业研发基地”、“科技创业企业服务中心”生机勃勃。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共建成创业园、孵化基地84家,入驻企业3016户,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全市创业园年产值竟达15亿元!其中,海拉尔中俄蒙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非公经济创业园、中俄蒙物流创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据介绍,在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建设中,呼伦贝尔始终遵循的是“123456”原则:“1”即为形成一园区多基地、联动旗市区和乡镇的呼伦贝尔市创业大格局;“2”是努力打造实体创业园和网络创业园创业孵化模式;“3”是重点整合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4”是搭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云平台和金融投资孵化平台;“5”是达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模式化和规模化孵化标准;“6”是提供公共服务区、创业服务区、创业培训区、创业孵化区、创业管理区和后勤服务区孵化功能。
自治区就业服务局的有关领导告诉记者,目前,这种富有创新意识的呼伦贝尔模式创业园已经推广覆盖到了辖区内的各旗市区。
兴安盟:“四大推手”掀起创业热潮
截至8月底,兴安盟共建设和认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下岗职工创业园、妇女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23个,吸纳入驻园区和基地的企业和个体户2190多家,吸纳就业13600多人。其中有7个创业园孵化基地已经获得自治区“以奖代补”奖励资金,有2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自治区认定为区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并挂牌。
扎赉特旗依托万泰商城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实体352家,吸纳就业人员1568人;突泉县依托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已有30名大学生、300户农民入驻园区创业,拉动就业1320余人;科右前旗依托平安村设施农业园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已有26名大学生扎根沃土,种植大棚58栋;科右中旗依托小微企业园区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现已入驻企业27家,创办了建材加工、建材租赁、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等多种业态并举的昌盛局面,直接带动就业500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有50余人。
创业热潮和园区基地促进就业的作用正在凸显,而这一切都不能忽视身后的“推手”: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下达任务,纳入考核指标,以奖代补,引导产业政策倾斜;二是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所有创业园、孵化基地都给予了差别化的政策补贴;三是创业培训紧跟其后;四是制定远期目标,到2015年底,全盟争创打造6个以上标准化、3个盟市级、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通辽市:“集中+分散”创建孵化网点
为了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通辽市提出了“集中+分散”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建设模式。
一是“集中”打造精品。所谓“集中”,是指为满足有同样创业意愿人员的创业孵化需求,由政府出资集中建设或购买场地,按照“三结合”方式(即与企业结合、与学校结合、与人才结合)独立运营。今年以来,通辽市已投资4亿元重点打造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孵化综合体、霍林郭勒工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开鲁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等4个“集中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分散”满足需求。所谓“分散”,是指为满足有不同创业愿望人员的创业需求,由政府出资在商业氛围好、流动人员多的地段购买或租赁场所,把创业项目星罗棋布地嵌入其中,使创业者直接融入市场,接受创业孵化。
扎鲁特旗按照“生存型”、“孵化型”、“成长型”的类别筹建了创业孵化网点;霍林郭勒市对入驻“分散型”创业孵化网点的商户实行了房屋租金补贴政策,第一年补贴80%,第二年补贴50%,第三年补贴30%,入驻企业最高享受补贴金额达3万元。
据介绍,目前通辽全市已建成“集中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33处,“分散型”创业孵化网点450处,吸纳入驻实体1755户,带动就业21000人。其中,认定了14家经营环境好、孵化效果好、吸纳带动能力强的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4598万平方米,已入驻实体1129户,带动就业14000人。
赤峰市:“公共创业苗圃”向全市开放
按照《计划》,在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面,赤峰市坚持了“政府推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以全民创业为主线,以培育创业主体、树立创业典型、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和减轻创业成本为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着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现有园区和孵化基地的优势,以“公共创业苗圃”的形式向全市创业者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服务。依托现有工业园、产业园和专业市场,重点打造标准化创业园孵化基地。设立创业发展资金,用于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以及代偿损失的基金补充、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地方财政贴息部分、小额担保贷款国家贴息资金的临时补充、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还从中拿出600万元用于支持赤峰学院等4所院校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
在园区建设、打造基地的同时,赤峰市还更加注重配套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跟进,指导园区在入驻流程、动态管理、制度建设、培训实训、孵化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目前,赤峰全市已建设创业园20余个,入驻企业1413家,带动就业15673人,初步形成了以玉龙工业园、阿旗小微企业创业园为代表的工业类,以和润农业、田野餐桌为代表的农牧类,以松山商贸物流园、和美工贸园为代表的商贸物流类;以蒙东云计算、宝山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类创业园和孵化基地新格局。
乌兰察布市:园区全部建成后吸纳就业13万人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自1985年至今,共计输出劳务人口170多万。近几年,在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相关部门调查,约有30万人处于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三低”生活状态。为此,乌兰察布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借助国家以及自治区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兴建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以提高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吸引有成就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乌兰察布市大势鼓励各旗县市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在场地、融资、项目、培训、税收、法律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给予扶持。而且,还按照全市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每个旗、县、市、区都要建设1个标准化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其中集宁区、丰镇不能少于2个。
目前,兴和县综合物流园区已建成运营,入园企业已达109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化德县服装创业园区注册加工企业达到了240家,带动就业2.5万人。预计到2015年,乌兰察布市重工业、商贸物流、农牧业产业、轻工业等创业就业园区将达到34个,全部建成后可吸纳就业13万人。
呼和浩特市:一区一园各具特色
为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端留学人才来呼创业,呼和浩特市专门创建了留学生创业园。并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培育、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发展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针对高校毕业生,该市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目前,就新城、赛罕两处孵化基地就有实体企业90余户。
此外,为了满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返乡民工、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创业愿望,呼和浩特市还在回民区建设了金海创业园孵化基地,专门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群体;在和林格尔县建设了盛乐创业基地,依托云计算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给一批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创业者提供机会和场地,该市还在赛罕区、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分别建设了农业创业园。团市委牵头建设了金川工业园区青年创业园,为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各类创业青年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玉泉区的华美创业园、武川县的金新创业园、托克托县的黄河文化旅游区创业园、清水河县的清安创业园、土左旗的盛源春创业园等均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共建设创业园和孵化基地15个,实现了自治区政府所提出的“一旗县(区、市)一园(基地)”的目标。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1个,盟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6个,入驻创业企业950余户,带动就业9300余人。预计到2015年底,该市将建成标准化创业园和孵化基地10个以上。
包头市:层级递进覆盖全市
包头市围绕“五个基地、四个中心、两个屏障、一个支点”的发展定位,依托现有包头稀土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包头特钢产业园区等各类园区,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并将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列为“包头市创业就业工程”中的六大建设项目之一,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从创业发展资金中,分别给予基地15万元、40万元、50万元、60万元的资金补贴,用于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和认定的创业园孵化基地18个,其中,正在申报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已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2个,市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6个,市级标准化创业孵化基地12个。所建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已为1368户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其中孵化初始创业企业332户,吸纳带动就业2.31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多行业和适宜多类型创业企业进行创业孵化的创业服务平台。
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要建设国家级水平的创业园孵化基地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4个、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10个,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孵化基地15个。全市创业园孵化基地孵化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逐步形成创业孵化基地层级递进覆盖全市的网络体系。
巴彦淖尔市:突出发展河套特色农牧业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的河套特色的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2000平米的“巴彦淖尔市创业就业孵化中心”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小额贷款、公共职业介绍、就业见习等服务于一体,现已引进电子商务小企业10家,安置高校毕业生194人;临河区大牛乐购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园和乌前旗嘉禾建材城创业园以“零租金、零费用库房、零风险经营”的方式招募了280多个网络经销代理户和建材经销户,带动就业920多人,其中40%是大学生;乌拉特前旗的萌业创业园、乌拉特后旗的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五原县的其田农庄创业园、杭锦后旗农民工创业园等,为农牧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为当地的西瓜、蜜瓜、葵花、西红柿等农副特产品提供了一个成熟的贸易平台。
在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立足实际,努力推动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步伐。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创业园(孵化基地)24家,入园创业的经济实体有2675家,安置就业14804多人。其中: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1个、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3个、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孵化基地)7个。到2015年底,全市力争实现一旗县区至少有一个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区,力争让瓜果飘香的地域特色体现在每一个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