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呼和浩特市打响“保卫战”
近年来,无论你是在公园里感受着呼和浩特市的蓝天白云,还是在大黑河边欣赏着美丽风景,又或是在家中吃着深度净化的放心水,将笨重的液化气钢瓶换成了方便的天然气,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多重魅力。然而,在深深的感触背后,是呼和浩特市城市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等多部门为了守护蓝天白云和碧水青山打响的一场“保卫战”。为了让呼和浩特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2017年首府全力以赴推进“热气水电”4项工作。
“引热入呼” 实现呼市城区无煤化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让首府的天空更蓝,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逐步进行“煤改气”和拆并整合燃煤锅炉,并且逐年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今年,呼和浩特市提出了“推动城区集中供热,推进‘引热入呼’项目,争取3年内主城区无煤化”,最终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多热源互补”的供热格局,实现我市供热体制科学合理、热源环保充裕、热网互联互通、供热质量安全可靠、服务高效便民,打造和谐、美丽、宜居首府。为此,我市将通过拆除燃煤锅炉、热电联产、“引热入呼”长输管线项目来全面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确保首府供热方式改变,最终打赢“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保卫战。
5月2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八拜村航天大道的“引热入呼”长输管线第二标段,记者看到,挖掘机正在紧张忙碌地开槽作业。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利勤介绍,“引热入呼”长输管线项目就是将和林县京能盛乐热电厂的热源,通过国内最大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城发公司的辛家营热源厂和金桥调峰热源厂,主要目的是把京能盛乐热电厂产生的热量,其中包括发电产生的废热和余热输送到我市。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提高城市供热能力,可满足呼市地区15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不仅可以减少供热期近30万吨的燃煤量,还达到了减少供热期燃煤排放污染物的目的,让呼和浩特市在取暖期的空气质量得以改善,让首府的天空更蓝。
据了解,目前和林盛乐至呼市长输供热管线工程已经完工70%,计划6月底全线管道将铺设完毕,8月底注水试运行,争取在10月15日采暖期到来时能够使用京能盛乐热电厂的热量。“未来呼市集中供热将形成以热电联产为基础,清洁能源调峰为辅,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的分布式能源供热形式。拟建各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多热源联网,以此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提高供热质量,大幅降低供热污染物排放。”吴利勤说。
与此同时,2017年呼和浩特市还将全部淘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共计83座(152台),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00公里;2020年前将6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替代,实现主城区无煤化。
清洁能源使用率不断提高 多气源供气成为有力保障
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打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保卫战,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的主体。在呼和浩特市,燃气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燃气设施改造和建设、多气源供气格局的形成将成为有力的保障。
在赛罕区金河镇格尔图村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记者看到,站内液化石油气自动灌装线、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备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我市能源供应保障基地,负责全市液化石油气的配送服务及安全检查,实现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全程信息化和可追溯,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专业化的服务,并有力地促进我市环保事业发展,也将为我市的充电桩建设、汽车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多种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规范化运作起到示范效应。
“在建的标准化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已完成工程建设的95%,将尽快投入使用。目前,储配站有5台容量为100立方米的储气罐,总储存量可以满足首府市民约一周的燃气使用量。同时,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还配套建设了钢瓶检测站,建设完成后可以对市民使用的钢瓶进行检测,保障市民安全用气。”呼和浩特市燃气热力公司总经理刘秀清说。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目前供气格局以管道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辅。2016年末,天然气用气人口187.29万人,天然气年用气总量10.78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年用气人口22.16万人,年总用气量为1.44万吨。全市居民用气普及率达96.28%,属于全国天然气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为了全面推动燃气事业发展,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全力推进燃气设施改造和建设任务,加快实现多气源供气格局,增强呼和浩特市管网供气自我调节能力,满足用气增长需求。
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平介绍,为实现呼和浩特市天然气多气源供气格局,解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用气需求,今年,呼和浩特市计划完成陕京四线呼和浩特市新门站和绕城高压管线建设,新建陕京四线高压管线20公里、新建次高压燃气管道20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建设将按计划稳定推进。
为全面提升城市现有燃气设施的平衡供气能力,满足城市各区域用气量不均衡的需求,实现现有的管网安全、稳定供气,计划新建市政燃气管道64公里,改造老旧管网230公里。目前,各项燃气建设工程正在按计划推进。
大黑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将筑起城市防洪新干线
5月26日上午,在大黑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第一标段的工地上,记者看到,两侧绿化带中的植物郁郁葱葱,湖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大黑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信息部部长娜拉介绍,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大黑河已成为穿过城区的一条“城中河”,但由于现有河道内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城市防灾减灾的一块“短板”。“以前的大黑河就是一条农村河,防洪标准已经远远达不到首府城市的要求。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大黑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即将实施的总投资约200亿元的‘五河两库’综合整治工程,不仅是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也是全市城市发展中兼顾城市防洪安全、生态效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娜拉说。
“大黑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东起科尔沁大桥上游1000米,西至蒙牛大桥下游260米,包括堤防工程、河道工程、景观工程等。工程建成后,将使大黑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为首府筑起城市防洪新干线。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黑河里碧波荡漾的景观都是利用再生水形成的,不仅创造出优美的水景观,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堤内景观建设,打造滨水生态廊道,提升河道空间活力,使之成为我市又一个亲水、洁净、透绿、景美、怡人的大型水景观工程,不但给游人提供优美的休憩、娱乐环境,还具有重大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娜拉说。
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 城区故障停电时间目标不超5分钟
电力保障需要和城市发展同步,但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市区存在容载比较低的问题,绝大部分变电站达到极限接带负荷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城区变电站布点严重不足,大量新建项目如大型住宅小区、工商企业、主要活动场所等用电负荷无法接带。为实现首府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的目标,按照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呼和浩特市电网工程建设各大项目都开始“加速跑”,计划开工建设的电网项目24项,投资26亿元,将重点解决地铁1、2号线主变电所的供电、重点项目供电,满足已建和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居民小区等用电需求。
呼和浩特市五里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烈日下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中,变电站的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呼和浩特供电局计划发展处处长张嬿介绍,由于五里营周边一直使用的是老旧线路,严重缺电,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所以要在五里营新建110千伏变电站。等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能带动周边3公里之内的用电负荷,可以大大缓解经常停电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区已投运的9座220千伏变电站、29座110千伏变电站中,绝大部分达到极限接带负荷能力,尤其在市区新华大街以北的区域,目前已无10千伏出线电源点,新华大街以南区域,供电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必须加快市区变电站建设进度。“十三五”期间,不仅要在城区新建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18座,还要根据新建和已有变电站的布局,对10千伏配电网进行提升改造建设。
在今年新建、扩建的21项110千伏及以上等级输变电工程中,玉泉(原东五里营)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后,不仅能为呼和浩特市东南地区新建的110千伏变电站及地铁嘉茂购物中心变电所提供电源,也可改善呼和浩特市东南地区网架结构;呼张客运专线和呼准鄂电气化铁路2项配套220千伏供电工程(呼和浩特段)投产送电后,将满足铁路牵引站的用电需求,为自治区首条高铁通车做出重大贡献。
“在配电网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建设党政新区配电网提升改造、中山路商业圈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网提升改造项目,使党政新区及中山路商业圈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小于5 分钟,综合电压合格率99.99% 。”呼和浩特供电局副局长贝英全说。
此外,将新建野马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同时计划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对新城宾馆、内蒙古饭店等12处重要保电场所进行配电室改造,在双电源供电基础上升级为多联络、多电源,着力优化电网结构,全力确保全市重要负荷、重要会议安全可靠供电。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