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内蒙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综述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2日电 题: 全力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内蒙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综述
新华社记者陈磊、吴献、张丽娜
9月的内蒙古大地秋色绚烂、风景如画。
走进乡村牧野,随处可见规划整齐的村落,建饰一新的砖房,宽敞整洁的庭院,精致实用的文化广场,宽阔平坦的水泥油路;田畴里、房舍前,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心里话,映衬着一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画卷,这幅温馨怡人的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塞外农村牧区带来的巨变。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越来越多的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内蒙古地广人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艰巨。
截至2013年底,这里还有8868个嘎查村(行政村)不通水泥路,6000多个嘎查村没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有180多万农牧民(包括10万师生)饮水不安全,有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住在危房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立足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2014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全面启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即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以此促进并实现农村牧区面貌在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年大庆之前有根本改观。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嘎查变成了美观大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农牧民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他们文化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了电,电视频道多,校舍更安全,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年有保险,美丽、生机盎然的塞外乡村牧区,到处洋溢着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激情与活力。
处处展新颜 百姓乐开怀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盟市的上百个村庄嘎查,看到老乡住上了新砖房,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安全水,领上了养老金,他们看病有村里的卫生室,学习有文化室,跳舞有广场……
武德新老人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的牧民,住了30余年的土坯房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破旧不堪。2014年,旗里实施“十个全覆盖”,在危旧房改造工程中为他家新建了房屋,共花费6万元,他自己只掏了1万元,其余的都是项目补助。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性大,农区、牧区、垦区、沙区条件各不相同。自治区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在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如呼和浩特将全市965个行政村划分为城市融入型、城镇带动型和生态转移型,分步分类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鄂尔多斯、包头市结合农村牧区发展规划,对距离城镇、工业园区较近的嘎查村,整体纳入小城镇规划,推动村庄向小城镇聚集。对人口居住分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积极引导农牧民向城镇、中心村转移。
牧区牧民居住分散,按照在农区实施的覆盖办法就不大容易行得通。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张院忠说,当地按照单户散居生态家庭牧场、浩特聚居联户经营、原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移民新村特色产业、城镇聚居多种经营等5种模式分类推进。
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乌兰察布市,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大包大揽,突出特色分类推进。如兴和县鄂尔栋镇的十一号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石料和传统工匠技艺,村民就地取材,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持了村落原有的特色风貌。
作风的检验场 干群的连心桥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内蒙古三年将投入资金超过750多亿元,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同时,这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如何科学规划实施,并能呼应群众要求、解决百姓期盼,领导干部的先锋、担当作用必须充分发挥。
为了狠抓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组织“十个全覆盖”观摩检查活动,党政四大班子、各盟市厅局主要领导深入嘎查村,一个个看,一户户问,督导检查、学习借鉴相结合,一些明显懒政、不作为的地方主要领导被及时提醒、批评,甚至免职。自治区还组织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动、督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这些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工程的健康开展。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明确每个旗委常委指导一个镇、联系一个村,每个镇和旗直各单位领导指导一个村、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每个村干部指导一个村民小组、联系一个农户。
郝雪松是自治区民政厅的下派驻村干部,他和工作组成员深入巴林左旗村户人家,仔细问询群众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议,发现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措施。郝雪松说,作为督查此项民生工程的驻村干部,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便是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
一本本“民情日记”,一篇篇“蹲点心得”,一场场意见征求会,一次次工作协调会,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鹏新说,在这场直接关系全区一千多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上,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实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完成全覆盖任务,密切了党群关系,拉近了干群距离,树立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