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比蜜甜——察右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整齐的砖房一排排,笔直的道路一条条,又往东来又往西,你看老汉我虚不虚,十覆盖幸福盖,政府干部来覆盖,院子铺的光溜溜,大门油漆红旦旦,看病拿着医疗本,冰天烤着暖气片,你看我心宽不心宽……”这是“十个全覆盖”开展以来,察右后旗农民自编的一则顺口溜,为党的好干部点赞,为“十个全覆盖”点赞,更为如今幸福的生活点赞。
农村牧区变化大农牧民生活美如画
春寒料峭,笔者走进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牛明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一条条平坦的街道贯穿东西,院内柴草垛堆放有序,房前屋后花栏墙装饰、常绿树种点缀其间,小广场、便民超市、卫生室应有尽有,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十个全覆盖”工程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这些看似细小的民生工程,勾勒出一幅农村发展的美好画卷。
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察右后旗旗委、政府将实施该项工程作为全旗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举全旗之力统筹推进,按照“一轴三线四区”的总体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覆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完善提高型、集中新建型、就地改造型、地域特色型”四种建设模式,以各级领导带头示范引领、干部驻村包户推进为抓手,建立旗、乡、村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效果,让“十个全覆盖”真正为农牧民带来福祉。
“以前我们村里鸡鸭猪狗满街跑,大街处处可见牲畜粪便的痕迹,又脏又臭,村民根本不管生活环境。如今村里都盖起了砖瓦房,街巷都硬化了,每家每户院里都规划建设了棚圈,村里干净整洁,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也搬回了村里,帮扶我们村的旗委宣传部给每户买了一个手推车,村庄如今变美了,每家每户自觉清扫门前杂物,有义务让村庄保持干净。”60岁村民姚亮说。
察右后旗2014年、2015年两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36亿元,在77个嘎查村、309个自然村(浩特)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和自然村(浩特)覆盖率分别为88.5%和49.6%,其中,已完工138个,撤并22个,需要完善的149个。按建设类型分为示范村156个、达标村17个、一般村114个。今年计划投资7.8亿元,完成剩余358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重点建设96个示范村,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确保全面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确保给农牧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组组有力的数据证实了察右后旗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巨大成就,这是旗委、政府一份鼓舞人心的郑重承诺,力争让农牧民的生活更加“出彩”。
干部群众一条心齐帮互助一家亲
“干部们下村里做“十个全覆盖”,帮我们修平了路、翻新了房、通上了广播电视,把我们村当成是自己的家,尽心尽力地替我们办好每一件事……”村民王进喜高兴地说道。
为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察右后旗推行旗乡领导和旗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全旗成立了“十个全覆盖”领导小组,旗级层面成立了87个工作推进组,下派了87名旗直部门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又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选派16名苏木乡镇长助理和73名村主任助理驻村开展工作,连同3000多名旗直单位包扶干部分赴全旗8个苏木乡镇的87个嘎查村参与工程建设,他们成天活动在田间地头,与农牧民掏心窝子唠家常,用真情和真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包村干部李俊志就是群众的知心人。乌兰哈达苏木牛明村的村民提到小李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用村委会郭支书的话说:“小李这小伙子挺能干,刚进村工作开展得快不说,而且把村里的每件事儿都当自家事儿办,每一件事儿都特别上心,来了没几天就和村民们处得像一家人,真是个好干部。”
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群众主动参与,包含了包村各级干部的心血。他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坐在农民的炕头上,拉家常、“套近乎”,用实际行动感动了群众。“看着干部们那么辛苦,又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咱咋也得好好配合!”乌兰哈达苏木村民智福河握住乡苏木长李琪峰的手说。
广大包扶干部“伴晨星送黄昏,白加黑五加二”,一张张白净的脸庞变成了“黑巴”,老百姓的心里头一个“热巴”,一路走来,村容村貌改善了,乡间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破旧的房屋和院墙都进行了翻建,农民发自内心的满意,成为干部下乡驻村服务群众的不竭动力。
产业带动好出路农牧民收入不用愁
美了环境更要富了口袋,乌兰哈达苏木庙沟浩特就是一个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旅游产业、“牧家乐”餐饮产业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该浩特随着基础实施条件的改善,依托得天独厚的察哈尔火山旅游资源,集餐饮、住宿、牧区体验为一体的“牧家乐”旅游产业正在悄然兴起,美丽的资源变成鼓起农牧民腰包的“真金”。
察右后旗立足实际,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等相结合,围绕全旗“南农北牧”和两条精品种植带、四个养殖板块的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注重挖掘村落传统文化习俗,帮助各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帮助一村一户确立和培育一项或几项致富产业,形成了西后坊村雪龙黑牛、何家地村设施蔬菜种植、绿洲新村农业观光采摘、贲红村物流装卸劳务经济、庙沟和白音淖牧家游文化旅游、杨贵村和三补和村设施农业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典型村。
“我今年62岁了,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自己种不了那么多地,就把十来亩水浇地流转承包给了种植大户,每亩租金300元左右,加上秋天马铃薯的钱,再加上林草地补贴、种粮直补等,我家年纯收入2万多元,生活过得不赖,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村民闫桂芳信心满满地说。
“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这首诗出自一位农牧民之手,生动展示了乡村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心,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收官之年,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察右后旗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打赢这场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通讯员杨朝宁 杨彩东)
[责任编辑 赵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