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把脉出良方 夜访共话“爱心井”
——内蒙古日报社帮扶中旗察尔森化嘎查侧记
农业和水,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密切,水作为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要素,直接影响着农业收成。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察尔森化嘎查是一个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嘎查,嘎查有319户,1192人口,人口数量较多,但是总耕地面积只有10299.7亩,人均不到10亩地,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浇地仅有2530亩,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一直制约着这里的发展,农业生产严重受制于水,致使大部分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也成为察尔森化嘎查全体农牧民最范畴的难题,能在自家地里打一眼农田井就是这里的农牧民多年来的共同期盼。
深夜走访为打井
正值秋收时节,农民白天忙农活,家中鲜有人迹,帮扶队员与群众难碰面,给帮扶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内蒙古日报社帮扶队员玉林想到了夜访的好办法,利用夜晚时间,对帮扶点察尔森化嘎查农牧户开展走访摸底工作,也让这里的农牧民拍手叫好。这些天,帮扶队员玉林正在为“蒙牛爱心井”的事儿入户走访。每晚7点种左右,玉林都会带上记录本和手电筒,在嘎查书记韩宝玉、嘎查达祁金泉等嘎查干部的陪伴下开始夜间的“串门”。
“我们嘎查的地大部分属于山坡地,十年九旱,灌溉起来特别困难,要是风调雨顺的话有点收成,有些年也遇到过颗粒无收的情况,大家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这一次蒙牛爱心井项目能落到我们这里真是太好了,有了农田井,今后增产增收是有指望了,大伙脱贫致富的路子也缩短了。”嘎查书记韩玉宝一路介绍说:“嘎查为打井的事儿已经开几次会了,每次开会时大家谈到打井都很激动。”日前,记者有幸加入到他们的夜访队伍中,在入户走访间,真实感受到这里的农牧民对于井的需要。
爷俩呛岔盼打井
在手电筒的昏暗光柱下,穿过几条胡同,我们来到了老党员旺森扎布家中。大家互相介绍后,了解到来访的目的,旺森扎布连忙让儿子呼格吉呼招呼我们落座,自己也坐在炕头上喝上一口茶水,心情激动地说道:“听说蒙牛来打井的事儿,家家都在谈,大家高兴这呐!今后水浇地多了,产量也能上来,我们的日子自然就好起来了。”
“咱家五口人,才48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1亩,旱地超过四分之三,像今年这样的好年景旱地里的玉米亩产才600来斤,全下来一共才打了3万多斤,去了成本收入也就两万元。”靠在窗前暖气边的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呼格吉呼在被问道今年粮食产量时插话道:“这要是遇到灾年,除了水浇地能保证些收成,旱地里基本上打不出粮。”
“呵呵,这孩子还年轻,说话冲,别见笑。”听了儿子的话,旺森扎布白了他一眼,“人家这不是要来打井么,你懂个啥?”随后,憨厚地说道:“我们这地方,人口多,耕地少,山坡地多,垫子地少,但是也不能说一样好处都没有,这儿的土质还是挺好的,要是能打上井建成高标准农田,那脱贫是迟早的事儿。”说到这,旺森扎布用手指了一下立在屋门口的水龙头:“你们看那儿,今年政府搞的十个全覆盖,我们已经喝上了自来水,过几天地里再打上井,到明年我们浇地也像喝自来水一样方便,有了水保障,收成翻一番肯定没问题!”
包胜商店唠打井
离开旺森扎布家,在路上经过一家小卖店,还离得很远,透过被灯光照的明亮的大玻璃窗,隐约看到几个人好像在谈论什么,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我们径直来到了包胜小卖店。
刚进屋,只见农牧民福祥打开一包刚买的香烟,点上一根,深吸一口嘟囔道:“种了25亩地,亩产也就500多斤儿,三伏天正好灌浆的时候,这雨呀,干等不下,旱了20多天,欠收啦!还不是因为地里没有井么,你们看邻村水浇地里那大棒子,看着都眼馋。”
当看到玉林我们走进商店,福祥转瞬间又喜笑颜开地刨根问底似的追问道:“玉队长来了,还有书记、嘎查达,咱们打井的事儿落实的怎么样了?听说我家有8亩地也能借上光,啥时候开工通知我,别的忙帮不上,我还膀子力气!”
已到花甲年龄的农牧民包海青在一旁感叹道:“我这一辈子竟看老天爷的脸色种地了,没有好的农田设施,种地是真不容易呀!这些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丰收,这样日子过得就舒坦一些,最大的失望是种完没收成,这样解决温饱也会成为问题。来年可不同了,我们家13亩地将成为水浇地,丰收有保障了,可以大胆地种高产新品种了,我这份救命田也成了高产田。”
这时,小卖店的门被推开了,农牧民康海青嘶嘶哈哈地搓着手小跑着进来,听到大家在聊打井的事儿,随即从嘴里甩出两句“时髦话”:“报社和蒙牛给咱们打的不仅是丰收井,也为咱们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板油路’。”
康海青一句即俏皮又真诚的话逗乐了一屋子的人,也道出了的大家共同的心声。
的确,察尔森化嘎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局面,严重制约了嘎查农业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打井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农牧民,听说要来打井的事儿,让他们是从心坎里感到报社帮扶带来实惠,齐心协力把“蒙牛爱心井”早日打好也成为大家眼里最大的事儿。
报社帮扶真打井
在夜访后回去的路上,与我们同行的嘎查卫生室村医齐宝军高兴地说道:“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一直以来,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现在这一难题就要被‘蒙牛爱心井’解决了。”
“我们这些天的夜访收获真不少,不但详细了解了每一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最重要的是寻到了病根,现在扶贫工作讲究的就是精准扶贫,你看,嘎查老百姓话里话外都是希望种上水浇地,咱这项目也批下来了,我们这些嘎查班子成员可要带着大家积极干啊。”帮扶干部玉林嘱咐到。
扶贫攻坚就像打靶,只有瞄准目标,才能命中靶心。今年8月份,察尔森化嘎查被确定为内蒙古日报社帮扶之后,社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第一时间向察尔森化嘎查派出驻村工作组,工作组来到嘎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详细的摸底调查,帮扶队员从嘎查整体情况,到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都做了全面系统的记录和分析,很快就找到了导致嘎查贫穷落的顽结,这就是缺井。
察尔森化嘎查人多地少本已是制约嘎查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原因,加上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年九旱的自然情况,让这里成为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贫困嘎查,最好脱贫的办法还是打井。
治病靠良方。今年10月,在内蒙古日报社的积极协调帮助下,北方新报和蒙牛集团先期多次派人深入嘎查察访,还邀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地质专家来到嘎查,对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及水文地质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考察,争取到50万元的“蒙牛爱心井”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个贫瘠的嘎查113户农牧民彻底摆脱农业生产缺水的历史,10眼农田井可灌溉1050亩耕地,有效解决农田干旱难题。 正如扶队员玉林说的那样,“蒙牛爱心井”是北方新报和蒙牛乳业携手推出的大型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和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内蒙古日报社为帮扶点落实的第一个项目,“蒙牛爱心井”在察尔森化落户,将有效解决嘎查农业的灌溉问题,能够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讯员:王伟 代金峰)
[责任编辑 李中锋 ]